西部决策网讯(记者马瑞 通讯员 李文振)七月骄阳似火,柏油路面蒸腾着灼人的热浪。科目二考场上,学员们专注操作着方向盘,监考员严格把关着每个细节,而在烈日下来回奔波的驾校校长刘明亮,正用他特有的方式为考生们筑起一道“清凉防线”。
“遮阳棚要固定牢,矿泉水再补充两箱。”他边擦汗边叮嘱。见学员紧张,他递上水,轻声鼓励:“就当平时练习。”对讲机一响,他立即小跑响应,衬衫早已汗透。急救箱里,防暑药品整齐码放;每个细节,他都亲自把关。
刘明亮,这个土生土长的陕北汉子,用20年完成华丽转身——从金融专业毕业生到当地驾培行业领军者,从单一驾校经营者到智慧出行服务商。他的奋斗历程,恰似黄土高原上的山丹丹,在贫瘠中绽放耀眼光彩。
跨界:金融生“转舵”驾培业
2006年,25岁的刘明亮正式进入采油厂工作,然而,安稳的岗位并未消磨他的创业热情。“学金融让我更懂风险防控,但真正想做的还是实业。”刘明亮坦言道。
机会出现在2016年。当时宜川县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但当地仅有的老牌驾校,培训能力严重不足。许多学员要排队两三个月才能上车练习,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当时我算过一笔账,宜川每年新增驾驶员约500人,按每人学费3000元计算,这就是150万的市场规模。”刘明亮回忆说,“更关键的是,随着考试越来越规范,那些管理粗放的驾校必然要被淘汰。”
说干就干。2016年,刘明亮拿出全部积蓄,创办宜川平安驾校。创业初期的艰辛至今历历在目:为节约成本,他既是校长又是业务员,白天跑招生,晚上研究教学方案;为树立口碑,他严把教学质量,抽查每辆教练车的情况。
这种“笨功夫”很快见效。2017年,驾校率先推出“不满意免费重学”承诺,并引进智能教学设备。“我们教练车上都装着GPS定位和视频监控,学员随时可以查看自己的训练轨迹。”刘明亮推行的透明化教学很快赢得口碑。
如今,这所驾校已累计培养出6000余名合格驾驶员,成为当地的驾培标杆。“我们不做最便宜的,只做最好的。”刘明亮说,“创业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就是把报名咨询、教学培训、考试服务每个环节,都做得比别人更用心一点。”
破局:打通驾考“最后一公里”
随着驾校业务稳定,刘明亮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
“考试难”曾是宜川学员的痛点。当时宜川学员必须去100多公里外的延安、洛川等地考试,人均要多花1000元食宿费。刘明亮算过一笔账:建考场,不仅方便本地学员,还能吸引周边县区的考生,带动餐饮、住宿消费。
经过半年筹备,2020年7月,投资500万元的“宜川平安御德社会化考场”正式启用,成为宜川县首个具备全科目考试资质的考场。
考场运营首月就出现喜人的变化:宜川学员科目二、科目三通过率从58%跃升至79%,“挂科”后补考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一周。“以前去延安考试,紧张得睡不着。现在就像平时训练一样,心态放松自然容易过。”学员王静静说。
这次转型让刘明亮敏锐地捕捉到产业链延伸的机遇。2021年,当宜川县城市公共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宜川县出租车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时,他力排众议,果断注资180万元完成收购,正式进军城市公共交通领域。
“当时公司车辆破旧、投诉不断,在业内已是‘烫手山芋’。”刘明亮回忆道,眼中闪烁着企业家的睿智,“但我看到的不是烂摊子,而是亟待重塑的市场机遇。”
接收后,他先是斥资更换了36辆新能源出租车,推行“公车公营”模式,统一着装、规范服务;引入智能化调度系统,并加强对司机的培训,使出租车服务焕然一新。
“出租车是城市的窗口,我们希望通过提升服务,让乘客感受宜川的文明与温度。”刘明亮说。在他的经营下,公司的出租车成为宜川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领跑:抢滩新能源“新赛道”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推进,刘明亮敏锐地察觉到新能源出行将是下一个风口。
2022年,刘明亮投资150万元建成全县最早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宜川平川充电站,配备36个充电桩。“当时全县新能源汽车不到50辆,很多人都说我太超前。”刘明亮说。
但刘明亮算的是长远账:“充电站就跟加油站一样,谁先布局谁就掌握主动权。”果然,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充电站很快实现盈利,目前日均充电量超过60车次。
充电站的运营让他接触到更多新能源车主,也让他发现了新的商机。2024年底,他再出重拳,申请到江淮汽车宜川1级授权店,主营新能源汽车销售与维修。至此,他的企业已形成“驾培—驾考—出租车—充电—汽车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宜川县交通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刘明亮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他多次资助贫困学生,带动就业150余人,并在疫情期间向一线防疫人员捐赠物资。他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我们也要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从金融专业毕业生,到驾校创始人,再到宜川县新能源产业的开拓者,刘明亮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他的成功,既源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也得益于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如今,45岁的刘明亮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业热情。谈及未来,他信心满满:“宜川的交通和新能源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会继续深耕,为家乡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