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首台重逾40吨的液压支架稳稳嵌入赵石畔煤矿30101综采工作面岩层时,神南产业公司搬家中心一线施工人员从对讲机里传来一阵欢呼。在500米深的竖井之下,一场与空间、时间、技术的极限较量初战告捷,这标志着神南产业公司外拓市场的关键战役取得突破性进展。
党建引领:先锋示范解生产难题
面对立井安装的挑战,搬家中心党总支将战斗堡垒前移至项目一线。党总支书记、驻项目部负责人张海广驻守井口协调指挥,关键节点24小时带班值守,将调度会开到井下现场,第一时间解决堵点难点。首台支架入井的关键时刻,安装三队副队长、党员朱绪祥等驻矿管理人员全程盯防罐笼运输安全,为新工人手把手传授操作要领,以实际行动筑牢安全第一道防线。在应对各类生产难题时,党员技术骨干主动请缨,研究替代方案,论证安全可行性,带头实施新工艺,将党旗牢牢插在攻坚克难的最前沿,把组织优势转化为破解生产难题的强大引擎。每名驻矿党员职工的脚步遍布井上井下,每人日均微信步数超2万步的记录,无声诉说着党员骨干扎根现场、既当技术攻坚先锋又做安全守护者的担当。
方案创新:拆解重组破运输瓶颈
赵石畔煤矿30101工作面并非普通战场。立井深度500米,罐笼尺寸仅8.7×3.8×3.8米,额定载重47吨……这些数字构成了一道“钢铁围城”。传统的大型支架搬运车无法整体入井,“巨人困于窄巷”的难题成了制约生产的第一道关卡。
“这是对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双极限测试’。”搬家中心党总支书记、驻项目部负责人张海广在调度会上斩钉截铁。面对挑战,中心创造性提出“地面预拆解+井下精准重组”方案:在地面车间将特种车辆和支架如“变形金刚”般拆解为符合罐笼尺寸的模块,运抵井下换装硐室后迅速重组。仅此一项优化,压缩单台设备拆装时间,破解竖井大型设备运输难题,为后续安装赢得宝贵窗口。
工艺突破:替代方案保关键工期
当安装进入关键期,突发状况再次考验团队的应变能力。700米运输机链条无法按时到货。若停工待料,工期将延误数十天。
“链条到不了但安装不能停!”中心“以智破局”,采用钢丝绳牵引替代,同步调整工艺,变“从机头向机尾”单线推进为“机头机尾双向并进,中部合拢”的新战法。“就像同时从隧道两头掘进,最后在中间贯通。”现场技术员指着安装示意图解释。这一创新使中部槽铺设与链条补装并行推进,硬生生从困境中“抠”出3天工期,巧妙化解材料供应链风险的同时节省工期。
精细化贯穿每个环节。检修工老张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车辆数据。此次作业井下施工车辆升井检修成本大,中心将车辆保养检修点设在井下,每班司机和检修工对运输车辆进行检修,以确保运输设备平稳运行。
精准管理:毫厘调度筑安全高效
立井运输容错率为零。每次罐笼下行都必须经过精准计算。“每台设备入罐都是‘定制服务’。”中心特种车一队技术员郭腾指着正在载重下行的罐笼说道。为确保设备能够安全平稳通过罐笼抵达井下,中心技术人员预先计算重心,在罐笼地面喷涂定位标记,确保万无一失。
井下单向巷道无法实现会车,200余台套设备运输顺序容不得分毫差错。中心采用“同进同出”动态调度法,对150台液压支架、44节设备列车等全套设备进行精密排序,形成高效运输链。
“你好,神南调度。”电话在神南产业公司搬家中心驻赵石畔煤矿项目部响起,24小时在线“收到”传递着服务至上的承诺;特种车辆在巷道碾出的轨迹,铭刻着效益管控的智慧;支架接顶的撞击声,回荡着技术创新的力量。罐笼里精准落位的支架,巷道中奔腾不息的钢铁洪流,共同谱成响彻地心的奋斗壮歌,搬家人用实干书写出立井安装工程的“神南方案”。(供稿: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