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旱情大考下的粮安突围与苹果产业跃迁,谱写西部乡村振兴新实践

2025-07-31 15:12:51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7月30日,咸阳市新闻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虎向媒体详细解读了这座西部城市在“十四五”关键之年的农业攻坚答卷。面对复杂严峻的旱情挑战与产业升级重任,咸阳以“两持续、四着力、两强化”为行动纲领,在粮食安全底线守卫与特色产业高质发展两条战线上同步发力,为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建设注入强劲的“三农”动能。

20250731151636528-32-a4887.jpg_scale.jpg

旱情大考中的粮安保卫战

“尽管夏粮因旱减产,但我们通过‘以秋补夏’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杨虎介绍道。年初面对持续干旱,咸阳果断启动农业抗旱三级应急响应,投入4684.2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粮攻坚。数据印证着这场战役的艰辛与成效:夏粮播种面积逆势增长0.32%达297.1万亩,占全省总量18.5%;单产301.97公斤/亩,高出全省均值19.5公斤。

更关键的突围在秋粮战场。依托3个整建制推进县、9个“吨粮镇”和60个“吨粮村”创建载体,以23.64万亩“三主融合”示范田为引擎,168万亩秋粮高产技术推广全面铺开。“秋粮面积同比增加12.55万亩,这是我们对冲风险的最大底气。”杨虎的发言透露出坚定信心。在泾阳县桥底镇示范田,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户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青绿的玉米苗在新技术呵护下茁壮成长。

一颗苹果的产业现代化跃迁

当记者问及支柱产业时,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苹果是咸阳农民的‘致富果’,更是乡村振兴的‘黄金果’。”杨虎用数据勾勒产业版图:250.1万亩种植面积、467万吨产量、280亿元产值,带动25万农户增收。而“咸阳马栏红”品牌价值即将突破百亿大关的预期,更让在场记者感受到产业升级的澎湃动力。

在产业前端,一场“品种革命”正在发生。通过划定“北部晚熟、南部早中熟”的黄金种植带,今年完成老果园改造18.3万亩,新植高标准果园3.81万亩,27万亩国育新品种加速推广。在永寿县监军街道,果农李建军指着高接换优的果园说:“新品种每斤多卖2块钱,冷库季错峰销售再增三成收益。”

中端环节的科技突破同样亮眼。136万吨冷藏能力、26条智能选果线构建起现代化供应链。在礼泉县史德镇,4.0智能分选线正对苹果进行128项指标检测,分拣精度达毫米级。“这台机器每小时处理20吨,分级溢价提升15%。”车间负责人介绍。后端市场开拓更具战略视野:15家品牌形象店扎根北上广深,41个出口果园获国际认证,迪拜超市里的“咸阳马栏红”售价达每颗5美元。

乡村振兴的立体化实践

咸阳的乡村振兴实践呈现多维度创新。在防返贫战线,“五化”监测体系覆盖90.4万农户,精准帮扶2939户监测对象,政策落实率保持100%。在旬邑县张洪镇,防返贫动态监测平台实时闪烁,帮扶干部手机收到风险预警后2小时内即可上门核查。

和美乡村建设融入文化基因。按照“有乡村特点、有历史传承、有文化底蕴、有创新融入”原则打造的43个示范村获省级授牌,4300万元奖补资金激活乡村建设热潮。乾县灵源镇孝义村的唐风民宿与智慧农田相映成趣,游客在千年古槐下扫码即可了解农耕文化。

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成效显著。5600万元衔接资金注入80个薄弱村,“陕农经”平台管理资产超147亿元。在长武县洪家镇,村集体建设的万吨果库年增收60万元,农民变股民享受三重分红。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7元、增长6.5%的佳绩,印证着富民路径的有效性。

面向未来的西部农业新范式

当谈及发展蓝图,杨虎表示:“我们将粮食减损增产、苹果强链补链、联农带农机制作为三大攻坚点。”在北部旱塬区,百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速推进;苹果产业计划三年内深加工产能突破15万吨;农村集体经济的“联股联营”模式将在200万农户中深化推广。

从抗旱保粮的韧性坚守,到苹果产业的全球布局;从厕所革命89.11%的普及率,到集体经济6亿元的总收入,咸阳正构建起“粮安底座+特色产业+和美乡村”的三维振兴体系。当装载“咸阳马栏红”的冷链专列驶向哈萨克斯坦,当智慧农田在旱塬上铺展新绿,这座丝路名城用实践诠释着西部乡村振兴的新内涵。(杨义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