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7月20日至22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七彩假期 情系镇巴”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陕西省镇巴县开展“传统文化润童心 非遗传承谱新篇”主题活动。通过非遗剪纸进社区、沉浸式工坊体验等多元形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非遗课堂进社区 剪纸艺术启童心
7月20日,鹿子坝社区会议室里红纸翻飞,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剪纸进社区”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实践队特邀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郝明森老师现场授课,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兼具文化深度与趣味性的剪纸艺术课。
在教学环节,郝老师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从镇巴剪纸的文化起源讲起,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剪纸纹样中蕴含的吉祥寓意与文化内涵。“剪纸不仅是手艺,更是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郝老师边说边演示折叠、镂空等技法,剪刀如行云流水般游走,顷刻间一幅栩栩如生的“鱼跃龙门”跃然纸上,引得孩子们连连惊叹。
在实践环节,实践队队员全程协助教学,引导孩子们从基础纹样入手,孩子们跟随郝老师学习折叠、下剪等基础步骤,全神贯注地创作出活灵活现的作品。剪刀翻飞间,传统纹样跃然纸上,欢声笑语与剪纸声交织成动人乐章。
探访剪纸工坊 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
为深化学习成效,7月22日,实践队带领夏令营学生走进镇巴剪纸坊开展实地研学。剪纸坊内,陈列着郝明森老师创作的《百鸟朝凤》《红军长征》等精品,孩子们驻足橱窗前,为细腻的刀工与恢弘的构图所震撼。实践队指导教师化身为讲解员,从剪纸的历史脉络、地域流派到红色题材创作,娓娓道来。“这幅《红军长征》以剪纸艺术再现了镇巴作为‘红军之乡’的革命历史,每一处镂空都是对英雄的致敬。”孩子们认真记录,在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中感悟非遗背后的家国情怀。
从社区课堂到工坊研学,此次活动让非遗剪纸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传承。孩子们的作品虽显稚嫩,却饱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未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将继续深化“非遗+思政+美育”模式,通过暑期实践、课程开发、校地合作等途径,搭建非遗传承的立体化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供稿:申京杰 邓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