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记者帅华锋 通讯员 董明霞)“往年收玉米,农用车进不了地,全靠人背肩扛,一亩地得折腾两三天。现在路通到地头上,收割机可以直接开进去,半天就能收完,还能顺带把中药材拉下山!”站在新修的产业路边,两当县显龙镇川头村村民邹利儒望着金灿灿的玉米田,笑得合不拢嘴。这条长400米的“丰产路”,是显龙镇运用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为粮药种植区量身打造的致富通道。
民事直说,“说”出修路急。“我们组肖家梁种植中药材、粮食一百多亩,但是这条路没有硬化,每当作物成熟运输就成了一大难题,尤其下雨天,到地里去来回一趟两脚泥,非常的不方便。”5月份的时候,在川头村民事直说说事会上,村民李玉平提出肖家梁产业路需要硬化的问题。“对啊对啊,我家5亩连翘,收的时候雇人背下山,工钱就得花一大笔钱!”“雨水大的时候,土路冲成了沟,玉米棒子运不出来,烂在地里心疼啊!”说起这事,会上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都提起了意见和建议,“修一条能走农机的产业路”成了村民的心愿。
会后,镇村两级干部迅速行动,拿着地图跟着村民在地里走了3天,把每块地的位置、种植作物、农机需求都记在本子上,最终确定了“绕山不毁田、顺路连地块”的修路路线。
众人齐发力,修通致富路。修路要占13户村民的地埂和边角地,起初有人不太情愿。村里便组织开了场“算账会”,帮大家算清长远账:“别看只占一分地,路修通了,农机直接开到田间,可以省下很多劳力;药材行情一天一个价,路好了能赶早市卖个好价钱,这点边角地还计较啥?”道理越说越明白,13户村民不仅爽快让地,还纷纷帮着出谋划策。通过多方筹措资金,肖家梁产业路硬化提上了日程。
粮药乘快车,“载”来丰收乐。“等路通了就好了,到那时拖拉机直接开到地边,拉一趟能顶过去背十趟,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遭罪了。”路还没通的时候,川头村村民蒋建林就天天盼着能把自家的拖拉机开上这条路,眼下拖拉机只能停在山下。“下一步,我们打算顺着这条路搞‘订单种植’,让收购商直接跟农户签合同,从种到收全程跟着路走。”川头村书记赖全看着平坦通畅的道路,高兴地谋划着产业蓝图。
显龙镇运用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主动回应“槽点”、缓解“痛点”、打通“堵点”,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让“民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我为”的成效清单,有效推动工作、服务基层、惠及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