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7月19日-20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组织的“筑梦蓝天,科技启航”科普活动,迎来了陕西省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10名怀揣航空梦想的中学生。此次活动的缘起,与航空学院硕士生孟圣奇密切相关,一年前,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他曾在泾洋初级中学支教,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播撒下航空梦想的种子。如今,已回归校园的他,成为了连接母校与曾经支教学校的关键纽带,积极促成了这次科技之旅。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航空知识的科普,更是一场跨越时空、连接两代师生情谊的暖心重逢。
活动合影
在校园内巍然矗立的国之重器——运-20大型运输机前,孟圣奇身份从支教老师转变为学长向导,带领曾经的学生们近距离感受航空科技的磅礴力量。一位学生激动地表示:“之前孟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描绘了蓝天的梦想,今天他带我们亲眼看到了真正的‘大飞机’,感觉梦想就在眼前!”
孟圣奇为学生讲解运-20运输机
这份特殊的师生情谊在科普讲座中得到了更深的延续。孟圣奇的导师、航空学院教授布树辉亲自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认识固定翼”的精彩讲座。布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演示,将复杂的飞行原理化作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讲台上下,两代西工大人的身影在此刻交相辉映——导师启迪研究生探索前沿,研究生为中学生点燃梦想,航空精神在一场科普讲座中悄然传承。
布树辉为学生开展科普讲座
活动期间,师生们开启了丰富的航空科技探索之旅。大家先后参观了校园内ARJ21原型客机、图书馆、何尊组雕等。实验室里的探索更让学生们着迷。在仿生飞行器团队实验室,工程师李榜为学生们介绍了“信鸽”、“小隼”等扑翼飞行器,并现场试飞,看着这些灵巧的“机器鸟”扇动翅膀腾空而起,学生们惊叹不已;在特种无人飞行器团队实验室,副研究员邵壮讲解了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让学生们对无人机构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惠增宏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伯努利原理,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航空科技的认知。傍晚的星天苑操场,航模队的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当一架架航模呼啸着掠过头顶,学生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李榜进行仿生飞行器飞行展示
惠增宏带领学生参观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
活动尾声,航空学院团委书记田尧与学生们座谈交流,学生们踊跃发表参观感想,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自己收获满满。
初中学生赵俊生感言
航空学院活动负责人李祖鑫表示,此次科普活动是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助力城乡教育均衡的具体实践。未来,学院将继续以航空科普为纽带,让更多基层青少年接触前沿科技,让梦想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天地生根发芽。(供稿:何应龙 孟圣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