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一线】宜川县丹州街道王湾村第一书记高岩:驻村更驻心 实干促振兴

2025-07-23 10:03:31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记者马瑞  通讯员 李文振)“眼下正是瓜果蔬菜上市旺季,摸清拱棚种植情况,保障农户收益是头等大事。”在宜川县丹州街道王湾村的拱棚里,驻村第一书记高岩俯身查看果蔬长势,不时与农户讨论销路。

2023年9月,延安大学选派高岩担任王湾行政村第一书记。从高校到田间,这位“80后”干部迅速转换角色,从完善基础设施到拓展销售渠道,从技术培训到产业升级,带领王湾村下辖的王湾、铁龙湾和白家庄三个自然村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50723100829609-97-804a1.jpg_scale.jpg

如今,漫步王湾,拱棚里瓜果飘香;驻足铁龙湾,乡村旅游人气正旺;穿行白家庄,产业路上多元发展生机盎然。提起高岩,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高书记来了,咱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面对赞誉,他总是谦和一笑:“乡亲们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回报。”

为民解忧的“贴心人”

“多亏了高书记,我这身子骨硬朗了,种番茄、养香菇,日子越过越红火!”在丹州街道王湾村的香菇大棚里,村民逯长军粗糙的掌心摩挲着菌棒,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20250723100822222-4-d5bea.jpg_scale.jpg

这笑容背后,藏着一段暖心故事。2023年深秋,高岩入户走访时发现脱贫户逯长军总捂着腹部,细问才知是胆结石反复发作。“县医院说要做手术,可我担心……”面对逯长军的欲言又止,高岩当即联系延大附院专家,在冬季农闲时帮他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康复期间,高岩更是三天两头往大棚跑,帮着培育番茄苗。“高书记送来的不仅是关怀,更是咱庄稼人的定心丸啊!”逯长军动情地说。

这样的温情时刻在王湾村不断上演。2023年寒冬,当罕见冻灾袭击温室大棚时,高岩带着村“两委”成员在寒冷的深夜提着增温炉,穿梭在棚内给新栽的番茄苗增温。在他的协调下,延安大学紧急调运的5吨有机肥和良种,为来年春耕保住了希望。

20250723100814749-82-bbf20.jpg_scale.jpg

驻村六百多个日夜,高岩的足迹刻满了全村130户的门槛。中秋节的米面油、春节的“福”字春联,45个孩子的崭新书籍、学习用品,10位村民的绿色就医通道……这些温暖都记录在他那本翻旧的民情日记里,笔迹间浸透着“群众之事无小事”的执着。

产业振兴的“领路人”

地处县城南部的王湾村,拥有18座温室大棚和161座拱棚,产出的小番茄、香瓜在周边小有名气。但每到上市季节,滞销问题让种植户们愁眉不展。

面对种植户销售模式单一的困境,高岩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创新销售模式,既当“快递员”又当“推销员”,开着自己的车跑遍延安各单位推销农产品;通过学校工会发起“爱心助农”认购活动,今年7月一次就帮助村民销售3600多斤瓜果;还积极对接各类社会资源,累计实现30余万元的农产品销售。

20250723100812480-15-c6f77.jpg_scale.jpg

但高岩深知,单纯的“输血式”帮扶难以持续。他带领村民两赴杨凌农高会取经,邀请山东寿光专家来村指导,组织考察香菇种植产业,争取资金修复撂荒大棚。通过技术升级,农产品品质显著提升,销售价格远高于市场上同类农产品。同时,他推动建设“骑行驿站”“忘忧小院”等乡村旅游设施,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为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高岩积极争取高校科研力量支持。延安大学乡村振兴研究团队多次来宜川县调研,博士服务团指导试种黄芩、丹参等中药材。目前,已申请2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中药材试种和人才培养。

“高书记的帮扶让村里的产业有了质的飞跃。”村党支部书记潘海平感慨道。如今,王湾村逐步摆脱了农产品滞销的困境,走出了一条产业多元化、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20250723100811508-90-d0482.jpg_scale.jpg

乡村蝶变的“筑梦人”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翻开高岩的驻村日记,扉页上这句朴实的话语格外醒目。作为王湾村的第一书记,他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高岩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施“五化”建设。他先后组织80余名党员群众参加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带领产业带头人参加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新农人”培训。思想的解放带来行动的突破,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显著增强,发展思路愈发清晰。

走在如今的王湾村,整洁的村道两旁花木扶疏,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高书记来了以后,路灯亮了,道路宽了,环境美了,咱们心里也亮堂了。”村民王秀珍指着村庄的变化高兴地说。

20250723100809318-91-b2200.jpg_scale.jpg

20250723100805218-36-4691b.jpg_scale.jpg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高岩深谙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邀请延安大学书画协会教授来村里写春联,举办“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校地共建和美王湾”乡村振兴文艺展演活动;为王湾村农家书屋募捐图书2000余册;通过“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如今的文化广场,早晚都洋溢着欢快的广场舞旋律和棋友们的欢声笑语。

谈及未来发展,高岩成竹在胸:“我们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在他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正与村民们一道,描绘着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让幸福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