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综合窗口改革成效初显 以“小窗口”撬动民生“大服务”

2025-07-17 10:54:18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今年以来,宁夏银川市在全域范围内推进社区(村)便民服务站综合窗口改革,通过创新"1+3+N"服务模式,彻底打破基层办事窗口壁垒,实现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此次改革覆盖全市303个社区、274个村,通过窗口重构、队伍重塑、服务重焕三大举措,将传统“多窗分散”服务升级为“一窗集成”的现代化便民服务体系。

银川市将社会救助、就业指导、准生证办理、公益岗位申请等10多个办事窗口彻底整合,压减为1个综合窗口,每日安排1-2名社区(村)专职工作者,以无差别综合受理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实现由“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的高效转变。同时,推行预约延时服务模式,通过现场、电话、网络等预约方式为群众提供非工作时间窗口受理服务,有效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法办”的难题。压减窗口后,各社区(村)服务站平均整合出10-20平方米闲置空间,通过划分“读书漂流角”“便民服务角”“政策宣传角”等,为居民群众、外卖小哥、环卫工人、快递员等群体提供了阅读休憩、修理配锁、缝补理发、了解政策的阵地,实现了为民服务阵地物理空间的高度集成。

同时,银川市打破原有专人专窗办专事的服务模式,着力培育“全科”社区(村)工作者队伍。充分运用社区实训基地和实训导师资源,广泛开展全科服务“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举行综合业务办件培训、经验交流讲学、专业技能比拼等300余场次,着力提升社区(村)工作者独立办理窗口事务、采集群众信息、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等“一专多能”综合素质,创新推出“两学一督”提升计划(学政策、学系统、月度督查)、周五“全科课堂”等经验做法,真正实现了窗口事项“找谁都能办”的目标。

此外,银川市推动服务重焕,实现“坐等办事”向“主动服务”转变。窗口改革后,70%的社区(村)工作者力量得以释放出来,下沉网格频率明显提高,从每月入户1-2次到随时上门走访,居民更多的事项在网格员入户过程中得到办理。特别关注辖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探索“政策找人、服务上门”模式,通过信息平台数据比对精准识别服务对象。组建“小满跑腿”“红蓝马甲”等帮办代办暖心志愿服务队,推行“一网兜底”网格代办机制,主动上门收集需求、代办业务,变“被动申请”为“主动送达”。推行“流动办公桌”“流动窗口”等“微窗口”服务,将窗口服务下沉到小区院落。同时,通过“敲门行动”有效捕捉群众关于养老认证、政策咨询、资料收集等窗口服务需求,由流动窗口直接受理,居民办事平均耗时减少30%以上,用亲民服务切实减少了群众跑路次数。

据银川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深化“窗口改革+”模式,通过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制度、推进“网格+物业”协同治理、实施“五个专项行动”等措施,持续优化服务品质,着力构建更具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和谐社区,让“亲如一家”的服务品牌更加深入人心。(记者梁宏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