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RCEP为主体,拓展陕西向西开放能级

2025-07-14 16:38:13 来源:西部决策网

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0多年来,陕西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的召开,开启了中国与中亚新的“黄金三十年”,也开启了陕西与中亚五国共赢发展的新纪元。2023年,陕西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值达到57.9亿元,同比增长178%;2024年,陕西进出口总值增长12.3%,其中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48.1%;中欧班列货运52.4万标箱、增长21.9%。陕西企业、陕西技术、陕西理念为中亚五国带去新的发展机遇,也创造了新的合作机会。

但目前,陕西企业走向中亚的平台建设不足,没有权威的专业化平台,对中亚国家的法律、政策以及风险规避缺乏专业的咨询指导,导致企业走出去的信心不足。同时,高校联盟作用发挥不明显,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缺少面向中亚国家的涉外运营机构和高素质人才,影响陕西企业与中亚国家的商务合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陕西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拓展陕西向西开放的水平和能级。因此建议:

一是设立中亚商贸投资服务平台,为陕西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充分发挥陕西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西咸新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在现有的陕西自贸试验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基础上嫁接设立“陕西中亚商贸投资服务平台”。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实行线下窗口和线上服务并行。平台主要服务中小企业开拓中亚市场的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国情咨询、投资环境分析、备案签证、金融服务等,为中小企业开拓中亚市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走的稳”“低风险”。

二是充分发挥大学桥梁纽带作用,为陕西对外合作提供人才和人文支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国—中亚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以及西工大、西交大、西农大、西大中亚分校、留学生优势,开设与中亚地区相关的语言、文化、经济、法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专业素养。支持大学围绕中亚国家开展国别研究、地缘研究、政策研究、产经研究,为陕西中亚对外合作提供专业支持;推动陕西的学术成果在中亚地区的传播和应用,提升陕西的学术影响力;建立与中亚地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以中亚五国当地学生为重点,培养一批愿意与陕西进行贸易人文交流的专业人才,可进一步培养为“经纪人”,服务中小企业“走出去”。

三是基于中亚陕西优势互补基础,为全方位对外合作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基于陕西与中亚地区在发展上存在的显著差异,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优势,以“陕西自贸试验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中亚商贸投资服务平台”为支点,鼓励企业面向中亚开展经贸、科技、数字经济等合作,不断开拓合作的新境界。依托中亚地区的能源、矿产等资源,加强大宗商品贸易合作,鼓励陕西企业赴中亚地区投资兴业,特别是在能源、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引导中亚地区加强吸引陕西的资金和技术,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加强陕西与中亚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活动,建设科技创新园区或孵化器,为双方企业提供创新支持和创业服务。依托陕西的数字经济优势,推动与中亚地区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数字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是建设多功能合一的开放平台,打造陕西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前沿特区。依托“陕西自贸试验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中亚商贸投资服务平台”,设立面向中亚的大宗商品交易、文化展示、商务运营等多功能合一的开放窗口,以此打造陕西的“开放特区”,进一步提升陕西在对中亚贸易中地位和影响力。围绕商品交易、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主要功能,设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促进陕西与中亚商品流通和贸易便利化;围绕双方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民俗风情等的展示交流,建设文化展示中心,不断增强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共进;围绕商务咨询、法律服务、投资促进等服务,建设商务运营中心,吸引外资到陕投资兴业,推动陕西企业走出去,助力陕西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白永秀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委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张永军 《西部大开发》杂志执行副总编辑

鲁 能 北京永秀智库集团总裁、博士、高级经济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