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县秋林镇上葫芦村驻村书记任秀云:用奋斗之笔绘就上葫芦村振兴答卷

2025-07-07 19:20:11 来源:西部决策网

从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的低收入村,到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万元的先进村;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泥泞巷道,到覆盖防雹网的标准化果园……三年来,宜川县农业农村局派驻秋林镇上葫芦村第一书记任秀云,带领村民奋力拼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答卷。

2022年,初到上葫芦村,任秀云面对的是村集体经济低收入、449户村民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的困境。上任伊始,任秀云就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了解村里情况,在田间地头召开了20余场村民议事会,最终与村“两委”班子共同敲定了“果业提质、基建升级、三产融合”的发展蓝图。

20250707192258420-84-017be.jpg

“党建是根,根扎稳了,发展才有底气。”任秀云坚持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效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在她的带动下,47名党员主动认领“技术帮扶岗”“矛盾调解岗”,让党支部成为村民信赖的“主心骨”。“任书记彻底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大家都抢着为村里出力。”上葫芦村党支部书记呼乐红感慨道。

产业振兴是发展的根基。上葫芦村2800亩苹果园因品种老化陷入“卖果难”困境。任秀云带领村干部多次赴杨凌、宝鸡等地的苗木基地考察学习,最终引进了市场前景看好的“瑞雪”“瑞香红”等新品种,并指导村民完成560亩老果园的挖改新建。同时,为应对冰雹灾害对果业的威胁,她多方奔走争取了680亩果园搭建防雹网项目,为苹果稳产丰收保驾护航。

走进村民呼成科的果园,防雹网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枝头的“瑞香红”苹果长势喜人。“以前老果园苹果卖不上价,现在改种新品种,又搭了防雹网,盛果期亩产预计能达到7000斤,算下来我这3亩果园能增收3万元左右。”呼成科喜滋滋地盘算着新果园带来的收益。

20250707192132856-28-4f722.jpg_scale.jpg

村集体强,村子才有发展后劲。任秀云带领村“两委”班子盘活资源,建起40亩连翘药材基地,购置铲车、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并建成了2300平方米的果品交易市场和300吨容量的果蔬冷库。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她率先参与挂牌运营“掌田驿站”数字平台,配备移动冷库,将上葫芦村带入了“数字化+商业化”的发展新赛道。依托“村社联动、入股分红”模式,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跃升至10万元以上。在2024年5月的首次分红大会上,77岁的脱贫户陈彩珍捧着分红款激动地说:“这辈子头一回当‘股东’,是任书记带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20250707192215661-44-478ac.jpg

产业发展的同时,村里的人居环境也同步改善。2023年,任秀云积极争取市县资金支持,硬化巷道2450平方米、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广场并配套健身器材。“以前下雨天,一步一个泥窝子,现在水泥路直接通到家门口、果园边。”村民赵军指着崭新的路面笑逐颜开。

展望未来,任秀云目光坚定:“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村集体经济深度融入产业链,通过三产融合、村企联动、入股分红等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持续分红增收,推动上葫芦村从‘无钱办事’向‘有钱作为’加速迈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供稿:胡梦丹 胡晓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