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记者马瑞 通讯员 李文振)清晨,白水川山间鸟鸣清脆,高彩侠挑着水桶,踏着乡间小路,向鸭虎沟深处走去。山泉水从石缝间汩汩流出,她俯身舀起一瓢,水珠在晨光中闪烁着晶莹的光泽。“这水甜、凉,还带着山里的灵气。”高彩侠轻啜一口,满足地笑了。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天的开始,更是与大自然最亲密的对话。“这样的水,才能酿出有灵魂的酒。”
今年 58 岁的高彩侠,是宜川县集义镇桌里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也是山水醇芳酒坊的负责人。十二年前,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用这汪清泉和本地红高粱,不仅复活了濒临失传的“寿峰传统酿酒技艺”,更谱写了一曲母子携手的创业故事。
一瓢山泉酿就的匠心传承
盛夏的酿酒作坊里,浓郁的酒香在空气中缓缓流淌。这醇厚的香气里,沉淀着高彩侠半生的故事——有祖传的手艺,有生活的重压,更有破土而出的创业梦想。“酒是有灵性的。”高彩侠总爱重复祖父这句话,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酒缸,如同抚过岁月的年轮。“山泉是它的血,高粱是它的肉,火候是它的魂。”这些从祖辈那里口耳相传的酿酒口诀,像种子一样深植在她心中。
年轻时的高彩侠,只是偶尔按祖传方子酿些酒,供自家小酌或馈赠亲友。那时的她,从未想过这门手艺会成为改变命运的钥匙。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新婚不久的丈夫突然病倒,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这个年轻媳妇肩上。二十多年间,她像老黄牛般埋头苦干,种地、养家、供孩子读书,手掌磨出厚厚的老茧,却始终没磨灭眼里那簇希望的火苗。
2013 年初,电视机里一则“柿子酿酒”的新闻,点燃了高彩侠沉寂已久的创业激情。“咱这里盛产高粱,为何不试试酿酒?”这个念头一旦萌生,便如同发酵的酒曲,在她心中迅速膨胀,再难熄灭。说干就干。在插队知青商奇的帮助下,高彩侠在家门口办起了酿酒作坊。没有资金就四处借贷,不懂的技术就远赴山西、山东学习,设备安装时找不到工人,她就和丈夫连夜加班。“厂房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高彩侠的语气中透着坚定。
那年金秋九月,当第一缕琥珀色的酒液缓缓流出时,高彩侠用颤抖的手接满一瓶,星夜兼程赶往西安检测。当检测员告知“各项指标全部合格”时,这个坚强的农村妇女蹲在检测站门口,任由泪水打湿了手中的检验报告。就这样,“山水沁芳”酒在桌里村诞生了。2016 年,她的第一批酒开坛,村里的老人们品尝后连连点头:“还是当年的味道!这酒里有咱寿峰的魂儿。”
随着小作坊升级为宜川县山水醇芳果业专业合作社,高彩侠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如今,当年的小作坊已变成 23 间标准化厂房,120 口大缸常年发酵,年产高粱酒 3 万斤。
一缕酒香飘出的品牌之路
好酒也需勤吆喝。尽管酒质上乘,但如何打开销路成了新难题。起初,高彩侠只能带着儿子李浩楠在十里八乡的集市上支个简陋摊位,或是托些老主顾帮忙代卖,生意始终不温不火。“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让咱家的酒香飘得更远些。”望着仓库里堆积的酒坛,高彩侠的眉头紧锁。儿子李浩楠年轻气盛,当即提议:“妈,咱们得创个响亮的品牌!现在做买卖,光有好产品可不够,还得会讲故事。”母子俩很快达成共识——高彩侠坐镇后方,严把质量关;李浩楠冲锋在前,开拓市场。他们先后注册了“山水沁芳”“山水幽芳”“壶口侠客”三个商标,系统性地打造品牌形象。
包装设计是第一道难关。“既要体现传统,又要符合现代审美。”高彩侠请来专业人士帮忙,最终确定了手绘酒瓶的包装方案。每个酒瓶上都精心绘制着黄河壶口瀑布、蟒头山、宜川胸鼓等特色文化图案,古朴典雅中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销售渠道的开拓更是充满挑战。李浩楠带着样品跑遍了县城的饭店、特产店,却频频碰壁。“太土气”“价格太高”“没听说过这个牌子”……面对质疑,这个年轻人没有气馁。他转变思路,开始尝试电商销售,并在短视频平台发布酿酒过程的纪实视频。山泉取水、木甑蒸馏、瓷缸发酵……古朴的工艺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大家被高彩侠娴熟的传统技艺所震撼,更被母子俩的坚守所感动。“这才是真正的粮食酒!”“这酒有故事,我想定一批。”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
随着销量增长,产能成为新的瓶颈。有人建议改用机械化生产,被高彩侠婉言谢绝。“机器酿的酒没有魂。”经过深思熟虑,高彩侠决定在严格保持传统工艺的前提下适度扩大规模。诚信经营让“山水沁芳”赢得了口碑。先后荣获陕西旅游商品大赛铜奖、第二十五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等荣誉;2023 年,“寿峰传统酿酒技艺”成功入选市级非遗项目,高彩侠的酒坊也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
一坛佳酿承载的乡土情怀
事业有了起色,高彩侠母子始终没有忘记回馈乡里。每逢年节,他们都会给村里的老人送酒。“老人们爱喝一口,我们酿的酒不伤身,他们高兴,我们也开心。”高彩侠的笑容中透着朴实。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扩大,酒坊的用工需求也越来越大。高彩侠优先雇佣村里的 8 名留守妇女和老人,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家,又能学手艺。”62 岁的张花娥已经在酒坊工作了九个年头,每年收入 2 万多元。靠着这笔收入,她不仅改善了生活,还支持儿子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酒坊还以高于市场价 5% 的价格收购当地农民种植的高粱。村民张来学算了一笔账:“去年种了 3 亩高粱,收入 5000 多元,比种玉米多挣 2000 多元。”如今,周边几个村子的高粱种植面积已扩大到 50 多亩,形成了稳定的原料供应链。
更让高彩侠欣慰的是,传统酿造技艺有了新一代传人。儿子李浩楠不仅掌握全套酿酒工艺,更用年轻人的思维为古老技艺注入新活力。2019 年,宜川寿峰酒技艺传习所建成,这里收集了百余件农耕酿酒工具,每月定期开展技艺讲座。通过传习所,目前已有 12 人掌握了下曲、蒸馏等酿酒核心工艺。“我们的酒,是手和心酿出来的。”高彩侠说。她坚持使用本地高粱和山泉水,严格遵循传统酿造技艺的每一个环节。
站在酒坊门前,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青山,高彩侠对儿子说:“咱们酿的不仅是酒,更是一份情谊。”李浩楠点点头,指着在建的非遗工坊说:“今年工坊建成后,我们要让更多人感受传统酿酒的魅力。”山泉依旧汩汩流淌,高粱岁岁喜获丰收。从传承技艺到创立品牌,从坚守匠心到践行公益,高彩侠用勤劳和智慧,让深山里的酒香飘向远方,也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山水沁芳”,沁的是酒香,更是人心。高彩侠的故事,就像她精心酿造的佳酿——初尝是传承的手艺,细品是坚守的匠心,回味是浓浓的乡土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