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黄土坡上瓜果飘香,庭院深处笑声朗。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志丹县保安街道张沟门村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凭借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勾勒出一幅“产业旺、百姓富、生态美”的崭新画卷。这个新晋入选陕西省第一批“千万工程”示范村的村庄,正用瓜果的甘甜、庭院的温馨以及群众的欢笑,生动诠释着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眼下正值瓜果成熟的时节,张沟门村集体经济采摘园内,30亩西小瓜迎来了开园的好日子。村民们穿梭在田垄间,忙着采摘刚成熟的西瓜和甜瓜,经过分拣装箱后,这些新鲜的瓜果将销往周边市场,为村里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走进连体大棚,一股热浪夹杂着清甜的香气扑面而来。钢架结构的棚顶下,滴灌系统正精准地为藤蔓输送着水分;藤蔓之间,圆滚滚的西瓜顶着嫩黄的花蒂,饱满的甜瓜泛着诱人的蜜色光泽。种植户刘怀锋蹲在田垄边,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甜瓜从藤蔓上摘下,瓜皮上的绒毛还沾着些许泥土,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今年我种的西瓜和小瓜长势都很好,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除去工人工资和其他成本,能收入十来万元,我挺满意的。”刘怀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话语中满是对收成的期待。
2024年,保安街道张沟门村积极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资源,建成了两座占地30余亩的现代化连体钢架温室大棚。为了弥补技术上的短板,让产业真正活起来,村里创新推出“合作社+能人”的模式,将连体大棚交给种植经验丰富的刘怀锋打理,发展西瓜、甜瓜种植。合作社则专注于开拓市场销路、协调技术支持,并且优先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就近务工,让产业发展的红利真正留在了村里。
村民白荣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她笑着说:“从春季建棚的时候我就在这里打工,现在到了采收的时候还能接着干。这里离家近,家里喂猪什么的都不耽误,干活还能挣点零花钱。而且这里面还有我的地,年底还能分点租金,挺好的。”
除了大棚产业,张沟门村还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便捷的区位优势,悄然兴起了独具特色的“庭院经济”。从连体大棚往村庄深处走去,一排排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绿树成荫,为小院遮挡出一片阴凉;石桌旁,村民们悠闲地唠着家常,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致富图景”。
“我们村距城十里,可谓精华之地。道路交通方便,山清水秀,人居环境相当好。周边群众可以来我们这里钓鱼、休闲,小朋友还能采摘草莓和大棚里的瓜果蔬菜。我们非常欢迎大家来村里做客。”村民姜良和热情地介绍着村子的情况,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从大棚里硕果累累的“甜蜜产业”到村庄院落里生机勃勃的“庭院经济”,张沟门村的华丽蜕变,生动诠释了村民对“富起来、美起来、和起来”的向往与实践。近年来,保安街道张沟门村锚定“九个一” 发展思路,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在党建引领下凝聚发展合力,在产业发展中开拓新路径,在环境整治中提升村庄颜值,在生态保护中坚守绿色底色,在民生实事中温暖群众心田,在社会治理中促进和谐稳定,下活了乡村振兴的“先手棋”,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安”的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如今的村庄,不仅换了新颜,更攒足了发展的底气。
“我们村将以种养业为抓手,以‘千万工程’示范村为契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棚栽产业’,努力把我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千万工程’示范村,让群众生活在‘富的感觉里、美的环境里,和的氛围里’。” 志丹县保安街道张沟门党支部书记高燕武信心满满地说道。(供稿:沙江 杨世凯 石松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