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保供生产一线,后勤保障经常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神南产业公司搬家中心综合管理办公室杨福建带领的后勤组用一系列精准、暖心、高效的举措,让这条战线变得格外“显眼”,他们不仅解决了员工“吃住行”的后顾之忧,更在降本增效上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舌尖上的关怀:让班中餐“热气腾腾”上井口
员工吃得满意,一线才更有战斗力。面对班中餐“送餐久、口味淡、品类少”的老大难问题,该后勤保障小组主动出击。他们多方调研服务矿井周边,引入可靠送餐合作商,通过精细倒排送餐时间、引入保温设备、严格监督考核,硬生生将送餐时长压缩40分钟,确保井下工人吃上热乎饭。面对物价上涨与餐标压力,他们双管齐下:一边向公司争取支持,一边优化菜品组合,创新性地在井下设置防爆热水机替代瓶装水,变相提升餐食质量。在偏远的可可盖、银河项目部,他们就地取材,利用闲置厂房搭起宿舍,挖掘员工中的“家常大厨”调剂口味,让异地员工尝到“家的味道”。如今,餐单满意度跃升至81%,真正实现了“暖胃又暖心”。
共享安居:小创新撬动大节约
312间员工宿舍,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该后勤保障小组化被动为主动,从提升员工素质入手。针对初期后勤检查排名靠后的痛点,他们利用班前会、微信小程序等强化制度宣贯,员工行为习惯显著改善,中心后勤管理排名迅速跃居公司前列。更大的亮点在于“共享式宿舍”的创举。通过分析员工外勤规律,他们将长期闲置的宿舍集中管理、灵活调配。短短时间,12间共享宿舍已累计服务员工近110人次,不仅有效盘活了“沉睡资产”,更破解了驻外员工宿舍空置管理的难题,显著提升了宿舍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能,实现一举多得。
车轮上的守护:把“安心”铺满员工归途
搬家中心员工每月超80%时间在外施工,为方便出行,职工出现开私家车独自前往项目部的现象,这对于劳作一天的职工来说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后勤保障组联合安质环、中心辅助运输队成立“行车安全专班”,双管齐下:一方面严控自驾比例,通过警示教育、项目部抽查使自驾上班率从30%骤降至3%;另一方面,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针对居住偏远及项目部偏远的员工,中心贴心增设专线班车,“点对点”接送,风雨无阻,让员工“出得顺畅,归得舒心”,将通勤路变成“安心舒适之旅”。
资产“活”起来:网格化+积分制盘活家底
面对850余项固定资产和繁杂的低值易耗品管理困境,该后勤组推动管理升级,创新推行“网格管理办法”,将资产信息全面上线,责任精准到人,实现跨部门协同管理,彻底告别“查找难”。引入“资产管理积分制”,激发全员参与盘活闲置资产的积极性。实践成果显著:在为张家峁项目部协调安装闲置空调改善办公环境的同时,今年已盘活非固定资产12件套,创效3.3万余元,一台修复中的闲置洒水车也即将重新“上岗”。
“后勤工作不是站在后面,而是要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员工眉头舒展了,心气顺了,一线的战斗力自然就上来了,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效’与‘暖’。”在杨福建看来,后勤工作无小事,“员工的痛点,就是后勤工作的重点”。他所在的后勤保障小组用脚步丈量需求,以巧思破解难题,将“吃住行”的琐碎事务,转化为看得见的安全感、摸得着的舒适度、算得出的效益账。从“保障有力”到“幸福有感”,这份答卷,不仅写满了“降本”与“增效”的硬核数据,更浸润着“以人为本”的温暖底色,为“幸福搬家”注入了坚实而绵长的后勤力量。(供稿:李旭东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