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读《道德经说什么》,深感这部跨越千年的哲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精神传承,更是当代企业治理与个人成长的行动指南。作为神南产业公司的一员,我在字里行间不断看到日常工作的镜像投射——从班组管理的“五标十步”到设备回撤的“反者道之动”,从“上善若水”的服务哲学到“合抱之木”的匠心传承,《道德经》的智慧之光始终照亮着我们在能源服务领域的探索之路。
道之本体:在产业规律中体悟自然法则
老子以“道可道,非常道”开篇,揭示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这种“道法自然”的思维,与现代企业对行业本质的认知高度契合。
顺势而为的战略定力。面对能源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与技术变革,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底层逻辑,从传统设备维修向智能化搬家倒面、再制造等新兴领域延伸,恰似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例如,在10米超大采高设备回撤工程中,摒弃传统“单兵突进”模式,构建“党委统筹、中心主战、区队协同、班组攻坚”的四级联动体系,通过理论模拟与实战验证的双重循环,最终形成《回撤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
虚实相生的管理智慧。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辩证思维,在公司数字化转型中尤为凸显。“煤亮子”产业互联网平台整合线下资源,实现服务流程线上化、数据资产价值化,恰如“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而“神南一张图”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数据流动,将设备故障率、维修进度等信息转化为决策依据,使“无形”的数据赋能“有形”的生产,完美诠释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哲学内核。
治企之道:无为而治的现代管理实践
《道德经》的“无为而治”绝非消极放任,而是“为无为,则无不治”的主动作为。这一思想在神南产业的管理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制度设计的疏而不漏。老子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这与现代企业的“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理念不谋而合。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推行的“班前会七步法”,将安全宣誓、风险预判、工具清点等环节标准化,通过“无为”的制度框架实现“无不为”的现场管控。这种“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精细管理,恰如老子所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在严谨规则中孕育创新活力。
服务哲学的上善若水。老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在公司“用乙方思维做甲方”的转型中得到升华。从设备维修的“四级验收”到客户需求的“一站式响应”,我们始终将“服务”置于“管控”之上,通过建立“一架一档”动态管理系统、推行“1+3”质量改进法,将设备一次验收通过率提升至100%。这种“处众人之所恶”的谦逊姿态,不仅赢得客户信任,更构建起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个体与整体的共生共荣。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思想,在公司“双一流”班组建设中升华为“以员工成长促企业发展”的管理哲学。从“干粗活”到“搞精修”的转型中,公司为员工搭建技能比武、学历提升、职称评定的多元通道,使每个班组成为“动力引擎”,每个工人成为“质量守护者”。这种“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的层级递进,正是《道德经》“修齐治平”思想的现代延伸。
合上《道德经说什么》,书中“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的箴言仍在耳畔回响。在神南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既是传统智慧的继承者,更是现代实践的创新者——从设备维修车间的“武林大会”到搬家倒面现场的“超级工程”,我们始终在“道”的引领下探索“德”的边界,在“有”的耕耘中孕育“无”的可能。(供稿: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