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陇县:城市更新 让幸福感“原地升级”

2025-05-27 15:16:32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夏日的清晨,暖阳照耀着陇县大地,城区仿佛披上一层薄薄的金纱。放眼望去,街道整洁、高楼林立、道路平坦,处处生机勃发——

千邑路、陇马路、北贤巷改造、秦源西路已建成投用,拓宽改造城市道路3.3公里;

新建提升城市公厕24座,提标改造了县城2座污水处理厂,改造完成3座供热站提标,提升了东部商务区污水管网7公里,新铺设天然输气管网36公里;

新建“口袋公园”5处,新增提升城市绿地3.5万平方米。2024年谋划储备市政项目7个;

……

回眸2024,陇县以“五区建设”为指引,精雕细琢、潜心勾勒,城市更新“工笔画”铺锦列绣。着力推进基础路网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更新等项目,既填补民生洼地,又打造发展高地,更提升城市品质。陇县,这座秀丽的西北小城,已成为当地群众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有“温度”,更有活力。

20250527152418009-58-baebe.png

打通城市“动脉”,拉大发展框架

一路通而百业兴,一路达至万民福。

“我是土生土长的陇县人,感受最深的是咱们陇县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尤其是道路交通方面的变化,大家出行越来越便捷了。”去年年底,经过改造提升的主城区千邑路正式通车,市民李晨驾车行驶在宽阔平整的车道上赞叹不已。

千邑路的蜕变正是陇县城市进化的缩影。作为串联“一河两岸五区”的黄金轴线,这条1639米长的城市动脉历经两年精工细作,不仅将道路红线拓宽至42米,更同步实现了地下管网系统的革命性升级。当双向六车道的柏油路面取代了昔日的坑洼水泥路,雨污分流管网让内涝成为历史,集成式智慧路灯点亮城市夜空,这条Ⅰ级主干道已蜕变为承载城市发展的立体廊道。

20250527152423110-9-4496e.png

去年以来,陇县始终将城市基础路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从拉开城市框架、打通交通“主动脉”,再到畅通道路“微循环”等多个维度发力,不断提升道路品质,让城市的“血脉”更加畅通,持续为增进民生福祉添砖加瓦。

路网建设的棋局上,陇县正落子如飞。崇文路西路、体育路等“断头路”的贯通,如同解开城市经络的栓塞;新建的10余条城市道路,编织出纵横交错的交通网格;4座桥梁的新改建工程,架起跨河发展的通途,基础设施的“硬支撑”正转化为产城融合的“软实力”。

城市的温度往往凝结于方寸之间。北贤巷公厕安装的智能除臭系统,让如厕体验焕然一新;南岸地下停车场配备的充电桩,解除了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百隆商城前新设的盲道系统,为特殊群体铺就“无障碍通道”。这些看似细微的改良,恰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当72处道路坑洼被精准修补,当2600平方米人行道砖石整齐如新,城市的精致化图景正在细节处徐徐展开。

20250527152428062-34-6c116.png

“以前带孩子去体育场要穿越三条马路,现在人行天桥直通公园入口。”在千河荟文创街区遛弯的王女士,切身感受着“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地上文创空间与地下停车场的立体开发,北大街广场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无不彰显着城市更新的智慧。这种“向地下要空间,向立体要效益”的营城理念,正在重塑陇县的城市基因。

补齐城建短板,打造宜居家园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推开窗就能看见千河碧波,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站在东望·滨河湾18楼的新居里,南街老住户刘建国抚摸着阳台栏杆感慨。他身后,曾经拥挤杂乱的棚户区已化作塔吊林立的工地,不远处“印象陇州”城市综合体的玻璃幕墙正反射着粼粼波光。这个承载着三代人记忆的老街区,正在经历着空间重构与功能重生的双重蝶变。  

南街片区的涅槃之路,是陇县城市更新的生动写照。当破败的砖瓦房被精准拆除,四栋安置楼以“建设周期倒挂”的模式拔地而起——征收协议墨迹未干时,地基已开始浇筑;拆迁完成之际,精装房钥匙已递到171户居民手中。这种“安置先行”的创新机制,破解了传统棚改“人等房”的困局。河滨市场片区的重生更具启示:曾经的脏乱差集贸市场,通过“功能织补”理念改造,既保留了市井烟火气,又注入了智慧停车、社区食堂等现代元素,成为留住乡愁与焕发活力的共生体。 

20250527152434515-46-28ed6.png

老旧小区的改造则是一场“微创手术”。农机修造厂家属院里,45年房龄的红砖楼穿上了保温“新衣”,空中蛛网般的线缆被收束进地下管廊。“以前冬天室内只有12度,现在不开暖气都能到20度。”住在顶楼的退休工人马师傅摸着暖气管笑道。这种“里子”“面子”同步升级的改造模式,正在89栋老建筑中复制——24万平方米的改造面积里,既有加装电梯这样的“关键小事”,也有雨污分流这样的“里子工程”,居民的生活品质更在细节处跃升。  

当人居改善的答卷从居住空间延伸到公共领域,北河游园的晨昏图景给出了生动注解。清晨七点,太极爱好者的白衫与跑步者的荧光装备在步道上交错;黄昏时分,儿童嬉闹声与广场舞旋律在绿荫间共鸣。"从前要去三公里外的体育场,现在下楼就是‘健身会客厅’。"王小杰擦拭着额头的汗水,手上的电子屏正实时显示着他的运动数据。

2024年,陇县紧紧围绕城市更新发展规划,精准聚焦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以及体育健身需求,持续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和服务覆盖面。新建“口袋公园”5处,新增提升城市绿地3.5万平方米,补齐全民娱乐健身场地设施“短板”,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20250527152440705-92-69061.png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从“功能缺失”到“场景再造”,这些空间的重构不仅是物理形态的改变,更是城市文明向美而行的刻度。在这座千年古城的地图上,每处焕新的坐标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城市建设的终极价值,永远在于人的尊严与幸福。

畅通地下管网,提升城市韧性

如果说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公园绿地是城市的“面子”,那么隐藏于地下、密集交错的各类管网就是城市的“里子”。为保障各类要素有序流动,陇县从多维度推动地下管网的进阶改造,并对供热系统、污水处理等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让“里子”更有“面子”,为群众幸福加码。

“地下管廊就像城市的‘五脏六腑’,这次手术做完,咱陇县才算真正强身健体。”在南大街施工现场,县住建局工作人员踩着泥浆,介绍着脚下5米深处的工程奥秘。在他身后,直径1.2米的雨污分流管道正被缓缓吊入基坑,这场始于去年的“地下长征”,即将改写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图谱。  

南大街的蜕变正是这种系统性变革的缩影。这种“看不见的升级”,同时在广安路加速推进,其余城区5条主干街道雨污分流改造也即将拉开帷幕。

20250527152447894-12-fda97.png

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在地下与地上立体展开。陇县还以生态环境优化为目标,全面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多管齐下,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居环境指数。

在扬尘污染整治方面,陇县持续贯彻落实建筑施工领域四级监管制度和“红黄绿”牌管理制度,坚持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标准,升级落实“线上 + 线下”巡查检查整治机制。工作人员深入全县18家在建工地,进行全面细致的督查检查,共整治扬尘问题81条,让建筑工地不再尘土飞扬。

在油烟污染整治上,陇县加大对城区油烟污染的治理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油烟对空气的污染。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治理排查各类餐饮单位228家,经营烧烤店铺、摊点100余处,成功消除餐饮油烟问题100余条,让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烧烤店主李伟感慨:“油烟问题消除,顾客吃得放心,我们干得安心。”

20250527152458127-27-d1a02.png

供热系统的绿色转型更显深远布局。目前,陇县城区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改造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计划投资5.13亿元,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EPC模式分三年实施改造。今年实施的上河郡和南岸供热站2个供热点改造即将完工,将为居民带来更加温暖、舒适的冬季生活。

当雨污分流的“任督二脉”彻底打通,当“红黄绿”牌管理制度织就扬尘防控网,这座城市正在完成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治理跃迁。那些深埋地下的混凝土管廊,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基础设施,更是城市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它们沉默地守护着陇县人的呼吸、用水与温暖,让“韧性”这个抽象概念变得可触可感。

20250527152503962-21-aac08.png

城市更新无止境。走在2025年征程上,陇县将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挥动如椽巨笔,努力绘就城市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多彩画卷,稳稳地托举起人民宜居安居的幸福梦想。(供稿:李海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