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西安,石榴花竞相绽放,科技浪潮持续奔涌。
随着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丝博会”)的开幕,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穿梭于展馆之间,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灵巧的机械臂划出精准弧线,量子点柔性屏折射出瑰丽极光,垂直起降无人机模型腾空悬停……这是一场盛会赋予城市的科技魅力。
作为本届丝博会的重要专题展,科技创新展以“科技赋能·秦创未来”为主题,设置了陕西科技、“专精特新”、地市创新、重点产业等4个展区,共展示了250余家企业的1000多件展品,全面展示了我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陕西以“秦创原”为引擎、以“三项改革”破局、以“专精特新”强链的立体化创新图景。
政策赋能
科创生态的“化学反应”
步入通透大气的陕西科技展区,AR/VR交互体验与实物展示相得益彰,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咨询。这里不仅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丰硕成果,更见证着陕西科创生态的“化学反应”。
该展区突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展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发展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发展成就,突出专精特新及新质生产力。
自2021年3月陕西省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已催生超万项科技成果转化,光子、氢能等21个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加速崛起。
与之共振的“三项改革”政策更在展场内外引发热议。近年来,陕西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等难题,推行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改革”及其相关政策,构建了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
“‘三项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创新改革举措、提升改革成效,改革范围不断拓展、改革举措不断深化。”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专精特新
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
在专精特新展区,各企业优势产品纷纷亮相: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创新肿瘤诊疗是全球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创新引领者;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面齿轮设计与分析软件系统、面齿轮蜗杆砂轮数控磨齿软件系统解决了国内的“卡脖子”问题,整体技术在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西安中创云图科技有限公司的探地雷达设备能在市政道路、机场跑道和供水管道等多个业务场景下的安全检测,实现了探地雷达的国产替代,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我们携自主研发的云图一号机场跑道无人全域检测系统、云图苍穹探鸟雷达系统、ZC360A超宽带变频探地雷达、ZC120A生命探测仪等成果亮相本届丝博会。突出展现以国产替代技术赋能‘数字丝路’基础设施安全。”西安中创云图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展位现场,各参展单位通过图文展板、沙盘、模型、产品实物、视频等形式,对在本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工作亮点进行展示,围绕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寻商机、谈合作,持续释放开放红利,携手各方合作共赢,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数据显示,全省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2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7家。
地市协同
创新矩阵的“多极共振”
“没想到宝鸡科技创新成果如此丰硕。”中外客商详细了解宝钛集团深潜万米的奋斗者号载人球仓、烽火集团护航低空安全的指挥车、陕西通力专用汽车的全地形越野车、宝鸡吉利最新款SUV博越L、宝鸡鼎铎机械的全自动移栽机等科技产品后纷纷感叹道。
而在咸阳展区,重点展示推介中国第一,咸阳唯一的创新成果,分为秦创原中医药产业创新聚集区、秦创原电子显示产业创新聚集区、“三项改革”科技成果展区和洽谈区,共有31家企业参展,参展的80多种产品涉及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环保材料等核心领域。整个展区通过“实物+数字+互动”的方式,全面呈现全市秦创原在产业链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深度和广度。
从宝鸡的中国传感器之都建设,到汉中航空智慧新城的高端装备集群;从安康富硒产业数字化平台,到商洛尾矿资源化利用技术,这种“一市一特色”的产业布局,正是陕西构建全域创新生态的缩影——通过统筹区域资源,打造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创新共同体。
行走在科技创新展的智慧场景中,能清晰触摸到陕西创新发展的强劲脉动,当丝绸之路上奔驰着新能源重卡,陕西正以制度创新突破“科转梗阻”,以生态构建激活“创新裂变”,在新时代的丝路坐标上,书写着科技自立自强的西部答卷。(文/李惠茹 图/王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