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通维工区通过构建“一通三防”精细化管控体系,以创新驱动、优化资源配置、修旧利废为引领,通过“开源”与“节流”双轮驱动,持续奏响降本增效最强音。
让闲置资源重新“上岗”。该工区结合矿井近期生产接续工作实际,在南翼3-1煤胶运大巷西段掘进面回收时,以复用施工现场监测监控线缆和传感器为契机,在经过挑选、整理、清洁、重新调试等流程后,回收的监测监控线在新作业地S1235主回撤通道掘进工作面重新投用上岗,最大程度实现物尽其能、材尽所用、变废为宝。同时,还计划从闲置的自动隔爆设施和防火门中,完成对N1120备采工作面、胶运顺槽、回风顺槽2台自动隔爆设施及3套手动防火门的安装工作。严格按需材料计划,对监测监控传感器、仪器仪表,备用量控制在20%~30%之间,通风设施配件备用量控制在10%以内。
从废旧物资中“淘金”。该工区建立废旧设备材料回收台账,对损坏的瓦斯测定器、便携仪等设备,以及废旧风门、风筒、牌板等物资及时进行积极维修复用。以构筑通风设施为例,对矿井闲置的废旧自动风门和防火门进行整合,该工区共计安设自动风门4套、插板式防火门6套,其中3套自动风门及3套插板式防火门均为原有旧风门及防火门整合而成,节约直接材料费用62万元左右,还通过修旧利废节约材料成本费用19.44万元,占计划费用的9.4%。
让小改小革“点石成金”。该工区把小改小革作为降本增效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来抓,以下面两个为例子:创新改革对北翼2-2煤回风大巷N1219风桥段卧底风桥及S1212回风联络巷卧底风桥处自动排水系统设计应用,实现了无人自动排水,解决了风泵长时间运转故障频发和风量浪费的问题,效率提升了70%。
同时,对老式防火门改为插板式,提高设备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井下自动喷雾升级改造,将原一体化设备改造为电源装置与设备连接供电,电量不足时更换电源装置,使设备维护时间缩短80%。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成本显著下降,材料费用支出减少,在保证矿井通风安全的情况下节约了人工成本,创新成果实实在在应用到了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成功构建起“技术革新-成本管控-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体系。(供稿: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