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正是山地苹果疏花疏果的关键时期。在榆林绥德山地苹果试验站、绥德县二十四洼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陕西瑞丰鸿源农业发展公司苹果示范园,来自绥德及周边县区50余位果农代表和苹果技术员,正聚精会神地听着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绥德山地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的山地苹果管护技术现场教学课程。
绥德县是山地苹果核心产区,全县山地苹果种植面积23万亩,挂果面积达15.2万亩,产量达23万吨,产值9亿多元,其中,建成标准化果园80多个,总面积13万余亩,培育专业合作社35家,产业覆盖87%以上的行政村。山地苹果管护技术培训对果农十分重要。
在试验站3年生青砧瑞阳和青砧富士版块示范区,赵正阳教授介绍,通过3年的试验,两个品种产量差异显著。瑞阳平均单株结果量可达60-80个,而青砧富士树单株结果10-20个。他详细讲解了瑞阳疏果定果技术,帮助果农掌握科学的疏果疏花方法,以保证苹果的品质和产量。
在二十四洼合作社矮化中间砧瑞雪品种示范园,针对今年的气候条件,赵政阳教授系统讲解了中间砧露地过多会造成冻害发生的问题,且露地越多,冻害越重。同时,他对受冻害的苹果树进行修剪示范,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技术措施,为果农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难题。
在瑞丰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富士品种示范园,赵政阳教授深入分析了陕北山地苹果园授粉树配置的重要性。通过调研发现,富士品种旁边栽培嘎拉品种的果园,富士座果良好,果实大且种子数量多;而缺少授粉品种的果园则座果差,果个小,果实种子数少,果形不正,偏斜果率高。他强调,缺少授粉品种配置是造成果形不正的主因,山地苹果今后几年应将配置专用品种作为关键技术进行推广。
培训过程中,赵政阳教授还现场解答了果农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点对点解”,“把脉问诊”“精准开方”,让他们看得到、听得懂、学得会,切实把种植难题解决在田间地头。 (供稿:刘涛 王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