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震减灾日:科技赋能 共筑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2025-05-12 16:16:36 来源:新华网

今天,我国迎来第17个全国防震减灾日。今年主题“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凸显了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记者近日在走访中发现,从高科技监测到群防群治,我国正在构建全方位的防灾减灾体系。

在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镇金鸡台村,“23·7”特大暴雨留下的泥石流痕迹依然清晰可见。碗口粗的大树被拦腰折断,房屋里填满碎石,这些触目惊心的景象时刻提醒着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如今,这里已布设了由雨量计、含水率仪、泥水位计等组成的智能监测系统,24小时守护着村民安全。

“我们初步建成了‘点线面、长短临 ’的预警模式。”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地灾防治部主任南赟介绍,这套系统在多次强降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北京市已完成914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精细调查,对470余处重点隐患点布设了1800余套监测设备,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

在全国范围内,防灾减灾科技应用同样成效显著。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AI分析技术,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已完成47次高风险地区防御响应行动,支撑了15次重特大灾害应急救援。未来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风险识别精准度。

“防灾减灾需要科技支撑,更需要全民参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正高级工程师陈红旗表示。

除了高新科技设备的实时监测,群测群防员每天还都要对易发灾害的重点位置进行巡查。一旦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这种“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的模式正在全国推广。

据悉,全国已建立10万余人的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的工作模式。各地还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公众防灾避险能力。

在这个全国防震减灾日,全国各地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精细管理和全民参与,织就一张守护生命安全的防护网。每个公民都应提高防灾意识,学习避险知识,真正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共同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记者钟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