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陕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从智慧旅游平台的搭建,到沉浸式旅游体验的打造,再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科技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正为陕西旅游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发展。
科技重塑陕西旅游新格局当文旅遇上科技
近年来,陕西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信息,搭建起集旅游资讯、在线预订、导游导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游客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获取陕西各地的旅游景点介绍、门票价格、交通路线等信息,并可在线预订酒店、门票,规划个性化的旅游行程。例如,“陕西旅游” APP 的上线,让游客随时随地掌握旅游动态,实现 “一部手机游陕西”,极大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陕西的沉浸式旅游体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吸引游客的新焦点。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为例,借助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科技,匠心独运地打造出“夜游西安”的梦幻景观。游客一旦置身其中,便仿佛穿越时空,回溯到大唐盛世的辉煌场景,绚烂夺目的灯光秀、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让人目不暇接,各类互动体验项目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尽情领略沉浸式文化旅游的无穷魅力。
此外,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数字展厅,运用3D建模、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将珍贵的文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游客眼前,使游客即便足不出户,也能饱览千年文物的风采,进一步深化对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理解与体悟。虚拟现实技术为游客们打开了一扇“穿越时空”的大门。在兵马俑博物馆,游客们只需戴上VR眼镜,便能瞬间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亲眼见证兵马俑的精巧制作过程,领略秦军那令人震撼的威武气势。
来自湖南的李女士在参观后难掩兴奋之情,她感慨道:“这种独特的沉浸式体验,更能让游客得以令我前所未有的直观与深刻地去领略历史文化。与此同时,增强现实技术(AR)更为游览增添了一抹别开生面的亮色,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受。”
科技催生了众多文旅新场景,为陕西旅游注入新活力。在延安,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 “延安红街” 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出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街区。通过实景演艺、VR 体验等形式,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热血与激情,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一些乡村旅游也借助科技手段,发展智慧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项目,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科技催生了众多文旅新场景,为陕西旅游注入新活力。
文化底蕴与科技实力的完美结合打破传统文化的“边界”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宛如时光的凝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保存完好的西安古城墙,屹立千年,默默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大雁塔则见证了佛教东传的漫漫历程,庄严而神圣……
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科技赋能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打造沉浸式的旅游体验,还是进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使陕西的历史文化得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于游客眼前,极大地增强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陕西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还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大省。这里汇聚了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在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为科技赋能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西安交通大学马伟教授团队开发的可化学调控的人工神经研究成果,在未来有望应用于旅游体验项目中,为游客带来更加沉浸式、个性化的感受。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与陕西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携手研制的柔性纸基金属电池,如纸般轻薄柔韧,未来可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的可穿戴设备、电子导游设备等。这不仅能方便了游客的携带和使用,也能为景区的智能化服务提供了可靠的能源支持,助力打造智能旅游景区。
与此同时,陕西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推动了智慧旅游平台、沉浸式旅游体验设施等的研发与应用。
这种科技实力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为陕西旅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雄厚的科技实力相互交融,形成了陕西旅游独特的发展优势。
科技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和途径,使得陕西的历史文化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则为科技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素材,激发了科技创新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陕西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前景:科技赋能旅游的无限可能古长安也有“未来感”
从古城墙到黄土高原,科技正在重塑陕西旅游的每个角落。"一部手机游陕西" 智慧平台整合全省 2000 余家景区资源,为游客提供实时导航、智能导览、客流预警等服务。在金丝峡景区,5G + 物联网构建的 “智慧生态系统”让游客能通过手机监测负氧离子浓度,选择最佳游览路径。
当数字技术与千年文化碰撞出火花,陕西文旅产业的边界便开始无限延伸。在黄帝陵景区,AR 技术让古老的祭祀仪式焕发新生,游客手持手机即可参与虚拟祭祀,触摸历史的温度。西安城墙的 "数字光影秀" 每晚准时上演,光影交织的《梦长安》令让古老城垣变身巨型幕布,演绎着丝路传奇。
在长安十二时辰景区,市民王女士在体验了AI交互式汉服妆造体验游戏后,不禁赞叹道:“这项创新设备运用了尖端的AI技术,让游客可以借助数字科技轻松领略汉服妆造的独特风采,并生成与景区背景巧妙融合的精美照片,充分满足了大家对汉服文化的浓厚兴趣。”
陕文投云创科技综合办公室主任闫靖靖表示,“这样贴心的数字服务,能在几秒内完成一套汉服妆造,可以为没有更多时间体验汉服的游客留个纪念。”
西安城墙结合区块链技术推出 “数字藏品”,并建立了文物保护和景区运营数字监测平台。一方面,数字藏品让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城墙文化;另一方面,数字监测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文物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陕西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打造全域智慧旅游场景。通过构建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对旅游资源、游客流量、旅游消费等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景区、酒店、交通等旅游要素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
例如,在景区内设置智能导览设备,根据游客的位置和偏好,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导览服务;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优化景区周边的交通流量,缓解旅游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全域智慧旅游场景的打造,将使陕西旅游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提升游客的整体旅游体验。
借助 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陕西文旅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国际。在 TikTok、YouTube 等平台,"云游陕西" 系列直播吸引了全球千万观众,大唐不夜城的璀璨灯火、壶口瀑布的震天涛声通过镜头跨越山海。秦始皇陵博物院的 "数字兵马俑" 项目,利用 3D 扫描技术建立起完整的文物数字档案,通过国际合作在巴黎、纽约等地举办虚拟展览。
与此同时,国际文旅交流也将开启 “智慧模式”。杨凌农科城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建的 “数字农业文旅实验室”通过元宇宙技术实现跨国研学。陕历博与大英博物馆联合开发的“丝路数字文物库”让东西方文明在数字空间展开对话。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西安和陕西的国际知名度,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陕西文旅正以科技为引擎,书写着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当古老文明遇上现代科技,三秦大地正在上演着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复兴。未来,随着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应用,陕西文旅产业必将创造更多令人惊叹的 "科技 + 文化" 奇迹,让世界听见中国文化的最强音。(文/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