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南救护大队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救援指挥中心授予“2024年度矿山救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这是该队自2023年以来连续2年获此殊荣。作为省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该队以“专业化、信息化、实战化”为核心,通过实战练兵、信息赋能、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发力,为陕北矿区筑起安全屏障。
实战练兵铸精兵,协同作战显担当
2024年,神南救护大队锚定“紧贴实战化、聚焦规范化、做强专业化”的目标,坚持“以赛代练、以练促战”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一切以真实数据说话,全年组织开展了“双盲”应急救援演练4次,矿井水灾事故联合应急救援演练1次,汛期“防排水”专项训练1次,同时在演练过程中融入了SJ3000搜救雷达、ZYC51.2矿用侦查机器人、SD430迈特熊橡皮艇等多种新装备的实操应用,检验、锻炼了各中队快速反应、现场处置与协同作战的能力。
全年迅速、高效地处理了各类事故4起。得到了矿方高度认可,彰显了队伍职能担当。截至目前,该大队累计处理事故80起,抢救遇难人员53人,遇险人员24人。
科技赋能强基础,智慧救援开新局
依托信息化转型,该大队调度室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省局视频会商系统和地方政府调度指挥平台、集团内部11对服务矿井调度系统、井下单兵设备、所属9支救护中队、厂区办公监控五大系统接入功能,实现了远程业务指导、远程智慧调度等多项功能。通过鹏云OA、调度日报系统、考核督办等智慧化场景的运用推动了线下业务到线上的转变;VR仿真训练、消防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的常态化应用,为救援行动注入“硬核”动力。
同时“一张图”管理实现了大队、科室、中队、小队全覆盖,累计数十万条数据可视化交互,有效分析隐藏在管理数据背后的规律,队伍数字化、智慧化初步建成。
创新驱动添活力,发展效能成倍增
该队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聚焦难点焦点项目,紧贴实战演练、技术操作、理论知识、经验交流,开展专题实操培训,搭建起了“全员创客”平台,构建成了“1+N”创新体系,全员创新积极性充分激发,队伍创新驱动活力全面释放。22项技术创新硕果累累,15 项管理创新卓有成效,2 项专利通过审核并获得授权,24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防爆潜水泵行走装置改造》荣获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 创新项目二等奖,有力提升了救援效率与管理效能。
同时利用“双平台+235”与多元培训的有机融合,师带徒、案例学习、专题培训等多渠道培育了众多专业人才,全年培养出1名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3名陕西省“技术能手”,新增4名高级工程师(其中3名救护队员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名中级工程师、6名助理工程师,18名队员通过初中高技能等级鉴定。
业务培训优方法,人才孵化聚势能
近年来,大队构建了覆盖培训全周期的“2+3+N”工作法,通过明确培训前需求调研与课程设计两个准备阶段,聚焦理论学习、实操演练、考核评估,三个核心培训环节以及学员电子档案收集、培训后回访机制等多项附加培训措施,有效保障了培训质量和效率。同时,引入了“四维点阵”培训法,从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四个维度全面提升救护队员的综合能力。大队还建立了培训大数据库,整合学员信息、课程记录、考核成绩等数据数十万条,实现培训需求预测与资源动态调配,确保神府地区100余家煤矿救护队员培训高效有序、科学合理。
2024年全年累计开展救护队员培训班27期,培训1921人次,培训计划完成率100%,为神府地区矿山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得到了上级单位的一致认可。
2025年,神南救护大队将持续以执勤战备为中心,紧紧围绕“对内练精兵、对外强保障”两条主线,推动应急救援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再升级,持续巩固国家一级标准化应急救援队伍地位,为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供稿:王应斌 任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