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权威发布 蓝田县积极衔接推进“蓝田水网”建设落地见

2025-03-22 15:08:43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3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市水务局副局长魏鹏,蓝田县副县长毛会霞到会,介绍有关情况。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img1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西安市水务局根据国家和陕西省水网建设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编制完成了《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该《规划》紧扣国家水网战略,科学承接国家与陕西水网布局,系统描绘了西安市未来10至30年的现代水网发展蓝图。

规划以“七干八水五河、一屏一环多点”的总体格局为核心,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现代水务基础设施网络。其中,“七干”涵盖引汉济渭工程及主要供水干线,“八水”指渭河、泾河等“长安八水”,“五河”包括黑河、新河等五条重点河流。

《规划》共明确21类重点工程任务,涵盖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幸福河湖、智慧管水四大体系,全面提升西安市水安全保障、资源调配、生态修复与智能管控能力。

根据《规划》,到2035年,西安市骨干水网覆盖率将达90%以上,基本实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全域保障”的水网格局。防洪减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生态环境质量及智慧水务水平将全面提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支撑。

《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实施后,将有效破解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起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动全市水务工作迈上新台阶,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一是骨干水网主体工程逐步建成,水利基础设施效益显著增强。水网建成后,预计可保障约1700万人供水需求,保护耕地约90万亩。新建及加固堤防超1000公里,系统治理山洪沟,有效提升全市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二是“幸福河湖”建设稳步推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屏一带、八水五河”流域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流量保障、水土保持成效明显,水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显著提升,打造生态宜居水环境。

三是智慧水网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孪生赋能水利治理现代化。“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系统持续完善,“数字八水”等孪生流域建设取得阶段成效,水务云平台功能持续拓展,水网管理迈向智能化、精细化新阶段。

四是水网投资加快释放,助力稳增长保就业。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将广泛带动就业,通过探索用水权市场化和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为水网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西安市水务局副局长魏鹏表示,将继续高标准推进水网建设,确保规划落地见效,全力打造安全、绿色、智能、融合的现代水网体系。

蓝田县副县长毛会霞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蓝田县结合自身水系资源禀赋,科学谋划水网空间布局和工程体系,全力推进水网规划落地见效,为全市现代水网建设贡献“蓝田力量”。

蓝田县水资源丰富,拥有灞河、浐河两大水系及流程4公里以上河流114条、水库14座,年水资源总量达7.29亿立方米。围绕西安“七干八水五河、一屏一环多点”布局,蓝田提出构建“一屏一带六廊、双源多节点”的县域水网空间结构。其中,“一屏”即秦岭生态屏障,“一带”即灞河生态走廊,“六廊”包括浐河、岱峪河、辋川河、蓝桥河、清峪河、流峪河六条重点水廊,“双源”指李家河与冯家湾供水系统,“多节点”指多个重点水库,实现优质秦岭地表水统筹调配入网。

围绕衔接落实,蓝田县重点打造“五张网”:

补网强干: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系统治理河道、山洪沟,推进水库除险加固与城乡排涝设施建设。

联网增效:优化城乡供水体系,构建“内外统筹、多源调配”的供水安全格局,增强供水应急与储备能力。

结网优能:推进现代农田灌排系统建设,实施重点灌区改造,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护网提质:加快幸福河湖和滨水文化走廊建设,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源涵养等工程。

智网赋能:建设数字孪生水网,完善信息化设施与调度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水务智慧化水平。

蓝田县将以更大力度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积极对接国家与市级水网工程,全面融入西安水网“一张图”和互联互通格局,推动水利设施高质量发展,为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目标实现添砖加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