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近年来,武侯镇紧扣“一核两翼三原色”发展主线,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深挖文化内涵,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推动“北翼”形成“农业筑基、文化赋能、旅游强链”的融合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农业筑基,激活产业振兴新引擎。朱家河村立足农业产业化,以“特色种养+集体经济”双轮驱动,奋力构建“种养结合、多元增收”的现代农业体系。建成冷水鱼池26个,投放鱼苗4000斤,预计年收益达13万元;规模化发展刺梨、天麻、猪苓等特色种植,总面积超5000亩,带动400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辣椒种植收益稳定,210户农户通过“订单农业”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肉牛养殖增收显著,全村肉牛存栏500余头,预计出栏200头、户均增收1万余元,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联农带农作用突出。2024年新建硬化道路1公里、连网土路1.5公里,13.6公里道路拓宽工程稳步推进,交通网升级惠及千余群众,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文化赋能,擦亮艺术康养新名片。钟楼村以“文化+”为核心,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依托方济众故居、画村艺术馆等文化地标,构建“名人故居+艺术体验”文旅场景,打造书画创作、展览、研学一体化平台,吸引艺术家驻留创作,激活乡村文化基因。新建成的康养中心正面向市场招商,结合周边生态资源开发森林疗愈、田园旅居等特色服务,配套完成主干道黑化工程,不断提升文旅基础设施品质,将钟楼村打造成为“北翼”片区文旅融合的“精神地标”。
旅游强链,构建田园休闲新场景。聚焦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咸河村以“微度假、深体验”为导向,深耕乡村旅游全链条开发,打造“吃住游玩乐”一体化体验空间。3月初投入运营的“咸情小院”已累计接待游客超600人次,首次推出的非遗漆扇体验备受欢迎,推动小院成为新晋打卡地;即将竣工的“咸庭民宿”将推出田园风光摄影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同步开发特色美食工坊,形成“民宿+非遗+美食”特色产业链,着力推动“一日游”向“过夜游”升级。咸河村正从传统村落转型为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武侯镇通过“文化引流、旅游增值、农业托底”的协同发展模式,持续推动“北翼”片区三产互促融合。钟楼的艺术康养、咸河的田园休闲、朱家河的生态农业形成互补联动,非遗体验、采摘观光、山水疗愈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下一步,武侯镇将持续深化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农业“强”起来,在青山绿水间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