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布手帕

2025-03-07 11:20:23 来源:西部决策网

在我们孩提时,日常使用的手帕,都是土布织成的,而这些手帕,除了母亲的赠予,大多是在村里谁家娶媳妇的婚礼上,讨喜得来的。

20250307112254722-74-de18e.png

(图片由作者贺晓林提供)

才过了十二岁那年,一到农闲,母亲就坐上了织布机。我问母亲,织这么多花土布干啥?母亲告诉我,是为我准备的许亲布,许亲布也叫长命布,是我们这里男孩子娶亲时送给女方的聘礼布。

织长命布的时节,母亲总有意多出一些棉线来,再用这些染了或红或绿或蓝或青色棉线,织出好一些四四方方足有七八寸见方的小手帕。我再问母亲:“您又织这些手帕干啥用呀?”母亲乐呵呵地说:“在你结婚时,送给来帮忙的邻居们,送给来咱家的亲戚们。”

才几岁呀,母亲就说要给我娶媳妇,让我立刻羞红了脖子又红了脸。平时在牙缝里扣日子,巴掌大的小布片都舍不得扔的母亲,等将来孩子的婚事中,自己辛辛苦苦织出的小手帕,要大把大把地给讨喜的村人和亲戚,母亲的脸上乐开了花。

在我们农家,有了女孩子,织布是出嫁前的必修课。她们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就早早地学起了女红。纳鞋垫练习基本的针工,织布则就从学织手帕开始。女孩子怕羞,有的偷偷学,有的躲着人学,能坐到织布机上学织布,已经是十八九如花似玉待嫁的大闺女了。

姑娘正学着织布,碰巧来个巧手的邻家婶婶,“哎呀呀!早早就学着给自己准备嫁妆了,好好织,手放匀称些,可别小看这小手帕,这是在你出嫁的当天,在外人面前显摆的稀罕东西,织认真些,不敢让人笑话咱娃手拙。”

姑娘红了脸,手中的活儿并未停下。只见她两只手利索地左右轮番穿梭,有节奏地上下往来搬杼。双脚踩踏板推前接后,棉线经纬的松与紧与布面的平整度,完全得靠腰上缠的那根带子的受力程度。梭子左来右往,机杼发出啪嗒声,经线上的机杼把梭子引过来的每一条纬线织得密密实实。机杼声,那非常强烈的韵律贯穿了整个院落。让人想起《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动人画面。

20250307112315854-20-f7357.png

(图片由作者贺晓林提供)

有人看上了单身的姑娘,或者单身的姑娘也相中了待娶的小伙,作为互赠的定情物,她会送上自己学纳的花鞋垫或者学织的花手帕,显示一下自己精致的女红。一块花色精美的土布手帕,叠的方方正正,姑娘递了过来,一股淡淡的棉线清香里残存着姑娘袭人的体香,钟爱的帅小伙,才闻了一口气,便立刻被俘虏了……

孩子出嫁了,大量的手帕便派上了用场。我们这里迎亲的风俗多,拦轿,挡门,为新人铺炕,甚至端盘看酒,都可以“讨手帕”。娶亲嫁女,手帕竟是当天喜事中最讨红火的吉祥物。

这个说:“你看我今天赶马车把你接来,这么辛苦,你总得给个手帕吧。”

送女者一看,确实辛苦,便给了。

那个又说:“要进新房我得开锁子,今天吃席还忘了带手帕,来,给两个手帕,这门就给你开了。”

送女者不吝啬,也给了。

接着端盘的、帮忙的,便都挤到跟前,你一个他一个,都来讨喜气。女方家要没准备太多,婆家就立刻会再拿出来些接着给。大家讨喜,热闹喜庆。

讨手帕曾经是我们这里婚俗中最重要的礼俗之一,讨手帕是在何时消失,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我的柜子里至今还珍藏着几块土布手帕,是红蓝绿各种颜色相间的花格子图案。我已经记不起是在谁家的婚事中,是我向他们讨喜索要的,还是他们赠予我的,但能够拥有它,我一定是参与并分享了他们的喜庆与快乐。

时隔多年我再看它,突然懂得了它的珍贵。如今还有谁的母亲会为儿女们再织一块吉祥的手帕,谁家女儿会坐在窗前,结一匹棉线,在织布机前发出机杼声。谁也没想到,婚礼中讨喜,不知道延续了多少辈的土布手巾竟也能成了一抹淡淡的乡愁。(文/贺晓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