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4万亿元再出发 代表委员建言广东高质量发展

2025-02-05 09:10:42 来源:新华网

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成为我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的省份的消息备受关注,2025年,经济大省广东如何继续挑起大梁,谋新篇,奋进“新广东”?

新华网连日调研了解到,“消费再提振”“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百千万工程”等成为代表委员们口中的热词,他们结合自身调研和履职实践,从多个维度对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新业态 建言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近日,2025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引发广泛关注。

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小男说:“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广东应依托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大科学装置平台,夯实基础研究基础,培育新质生产力。”

这是2024年11月22日拍摄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培育全过程创新链。广东省政协常委吴学明认为,广东应通过推出“湾区基础研究专项计划”,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关键技术攻关联盟”、设立“湾区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等举措,构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全过程创新链。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赵心竹认为,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应加大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基础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开发出通用型、模块化的制造业人工智能底层系统,尽早进行产业升级和智能化转型。

新观点 建言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2025广东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加强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表述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

深圳梧桐山景色(无人机照片,2024年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毛思倩 摄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咨委会企业组组长曹志伟认为,良法善治是企业家信心之源,也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基础。他建议广东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组建“广东省(市、县)保护民营经济咨询监督委员会”,推动省、各地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同时,加快落实各项惠企利民政策。

广东省政协委员陈丹丹建议,广东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常态化应急联动、协调处理机制,并进一步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

广东省政协委员李震霄建议,广东应构建多元融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上市的培育力度,支持其在创业板、科创板等资本市场上市,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确保政策有效落地。

新动能 建言乡村产业现代化赋能“百千万工程”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广东要“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需将“短板”变为“潜力板”。为此,广东持续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2024年国庆期间,茂名信宜市各景区举办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新华网发(茂名市委宣传部 供图)

广东省政协委员、潮州市总商会副会长蓝泽敏认为,茶产业作为广东特色优势产业,承担着支撑粤东西北茶区经济、服务“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他建议,广东应加强茶业质量监管与标准化建设,加大茶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通过区块链、移动5G等新技术提升茶产业的现代化。

扎根乡村18年,广东省人大代表、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秉珍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书记廖石秀认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结合她在韶关试种油茶成功并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实践,她建议,广东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加强发挥科技力量,通过要素分析、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地找准乡村产业切入点,让传统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彭晋谦认为,推动县域消费环境升级改造,提升县域消费品质,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举。他建议,广东各地应通过升级村级便民店、鼓励商业企业引入智能购物系统、举办“陆河县梅花节暨乡村旅游购物节”等举措促进广东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黄玫 卢鉴 李俊豪)

责任编辑:张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