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1月18日,大寒前一天,凛冽的寒气让人忍不住倒吸凉气。但在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生产车辆穿梭来回奔忙,红影闪动不知疲倦,从热火朝天的检修现场到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一幅幅生动的生产保供图景徐徐展开。
责任
在支架车间某矿3.2米组装现场,质检员张雷正仔细验收着每一个生产环节,从配件检验、结构件胶管组装、调试验收,他都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刚验收完毕,他又赶忙跑到焊接区域检查着每一道焊缝,确保焊接质量符合标准。
“我们的工作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回到办公室,张雷打开他的工作笔记本,将今天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详细标注了整改措施和责任人。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次质检的详细情况,每一个环节都留下了他严谨细致的足迹。
等忙完手头的工作,张雷又开始整理之前学习的质量管理资料和最近发生的质量问题案例。他详细记录了问题的根源、改进措施,并总结了经验教训,计划在调度会上与同事们共同学习。
“我是一名质检员,我的责任就是守好质量关,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达到最优标准。”张雷说。正是这份责任感和担当,让他成为支架车间大家公认的“质量守护者”,在他的影响下,车间的质量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员工们纷纷以他为榜样,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共同守护着企业的生命线。
担当
踏入三机车间,机器的轰隆声交叠齐鸣,那是独属于车间生产的交响乐。头顶上,明亮的灯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将每一寸空间照得透亮。等待维修的生产设备整齐排列,犹如训练有素的士兵,彰显着工业的力量感。三机班班长带领班组成员有序地操作各种工具,精准找出小保当132205综采三机故障的根本问题,迅速更换零配件,动作一气呵成,好像完成一场酣畅淋漓的演奏会的指挥。
在生产现场,各个班组都全神贯注,眼神紧紧锁定手中的操作。有的正熟练地操控着控制面板,目光在屏幕与设备间快速切换,确保参数准确无误;有的双手灵活地对设备拆解组装,将一个个精细的部件巧妙拼接,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技艺,为综采三机的设备“望闻问切”。
车间一角里摆放着整齐修好的设备,新漆的味道混合着金属微微的腥味,管理辅助人员穿插在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随着一批批设备在修好后装车出厂,车间里洋溢着忙碌与充实的氛围。大家齐心协力,为了春节期间保供而努力奋进。
守护
走进采掘车间,紧张而有序的氛围里同样的工序他们重复了成千上万次,看似寻常简单的一道道工序,却掩盖不了他们对设备爱不释手、精益求精的热情。唯有细致认真,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四处飞溅的焊花在他们眼前“翩翩起舞”,弧光映照着他们面红耳赤。
在采煤机检修区域,工人们正在细心地拆解滚筒摇臂,对其内部的齿轮、轴承等关键部件进行细致检查,对磨损严重的部件进行更换或修复。这一过程不仅考验着技术工人的专业技能,更是他们对生产质量的严格把控。
另一头的梭车维护现场,梭车作为煤炭运输的关键设备,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工人们正在细致地对梭车的传动系统、制动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每一辆梭车都能在安全、高效的状态下运行,保障生产线的连续作业。
镜头切换到焊接检修现场,叉车、天车往来穿梭,板子钳子交相“鸣奏”,寒风呼啸,弧光闪闪……正在上演着一场如火如荼与时间赛跑的“战斗”。焊工师傅们正利用高超的焊接技术对受损部件进行修复。无论是采煤机的结构件还是梭车的车架,经过他们灵巧的双手,都能恢复如初,甚至更加坚固耐用。焊接作业不仅要求技术精湛,更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无虞。
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落实是最有效的担当。拆解、组装、调试、验收……为了保证矿方生产接续,在-20℃的冰天雪地里,在年关保供的关键时期,他们用责任和担当书写着最美的“敬业福”。(供稿:王元 梁雨 穆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