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秦岭智库

2025-01-20 15:18:03 来源:西部决策网

毫无疑问,秦岭智库在秦岭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及秦岭学知识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秦岭智库中有秦岭智者,他们推动着思维连接和知识创新。然而,我们对秦岭智库的状况了解不足、知之甚少,尤其对秦岭智库中的秦岭智者更是了解非常有限。

近段时间,我着重收集整理秦岭智库的相关情况。幸有“豆包”帮忙,工作进展顺利。我向“豆包”询问:“可知与秦岭相关的智库一类的机构都有哪些?”浏览“豆包”首次提供的机构名单,我认为不够全面准确。我曾担任大秦岭研究院院长,那是在陕西省林业科学院设立的秦岭智库。于是,我向“豆包”指出问题并提出要求。依照新想法和要求,“豆包”给出新答案。但我又发现,几次答案存在较大差异。我要求“豆包”再次仔细思考、整理,准确列出与秦岭有关的智库。次日,我又询问:“各个秦岭智库取得的成就都有哪些?”“豆包”提供了相应答案。现将相关详细信息整理如下:

图片

智库1:生态环境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

主要任务:采集生态环保最新动态并提供建议,参与研究制定秦岭生态保护战略规划,参加考核评议及督导检查,参与调研活动和报告起草,开展信息宣传及热点问题澄清,承担交办的其他工作,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专业指导和智力支持。

主要成就:已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决策咨询平台,在精准把握重大科技问题、凝练重大科技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助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科学推进。

智库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

主要任务:联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打造高端智库提供决策支持,开展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凝练科技需求,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全方位支撑。

主要成就:撰写的秦岭生态保护政策建议获中央领导批示,支撑建立秦岭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完成秦岭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成立秦岭专家委员会建立咨询制度。

智库3:陕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主要任务:探索大秦岭保护与绿色发展等关键问题。创办并成功运营了《秦智》等极具影响力的杂志期刊,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相关的论坛节目。其致力于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以及科学精准的决策咨询意见。

主要成就: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参阅重要内容,积极向陕西省人大、政协进行汇报,并形成具有建设性的提案或议案提交。为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秦岭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图片

智库4:民盟中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岭智库

主要任务: 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与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积极开展科教政策和创新发展的深入研究。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农业科技创新、高等教育、“三农”问题、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要主题,积极主动地建言献策。

主要成就:暂时未能获得其公开的成果或成就。

智库5:长安大学秦岭生态环境研究院

主要任务:在秦岭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核心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主要成就:从“绿色秦岭、生态秦岭、安全秦岭、文化秦岭、数字秦岭和和谐秦岭”这六个关键方面,对秦岭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开展了系统且全面的研究。

图片

智库6:西北工业大学秦岭生态经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主要任务:以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监测与评估为关键切入点,深入挖掘和充分开发各类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重点关注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及受损情况,集中力量研发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科学修复的创新模式。

主要成就:成功入选 2023 年中国智库索引(CTTI)最佳案例。在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监测与评估方面开展专业研究,集中精力研发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科学修复模式。

智库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岭研究院

主要任务:聚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秦岭野生动物生物学、中草药研究与利用等多领域交叉研究。对秦岭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等进行全面深入调查,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助力筑牢秦岭生态屏障。

主要成就: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植物多样性研究、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成果显著,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建立野生植物组织再生体系,为秦岭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智库8:西北大学秦岭研究院

主要任务:聚焦秦岭自然生态、人文社会等研究工作,为秦岭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为国家及地方提供关于秦岭有关问题的专业政策咨询。

主要成就: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与西北大学秦岭研究院办公室实现合署办公。其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和专业咨询等工作,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体系的建设和核心技术的攻关。

智库9:陕西师大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主要任务:在学术上以多学科融合探究秦岭生态环境变迁、历史文化脉络及经济社会发展轨迹,如剖析秦岭山地人地关系演变。同时,积极服务决策,围绕秦岭生态保护等重大议题开展项目研究,为政府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成就:在秦岭研究领域发表诸多权威学术成果,出版多部著作。在实践应用中,承担众多与秦岭相关项目,为生态保护、区域发展提供关键智力支持。其主办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影响力大,成为传播秦岭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智库10:西安文理学院秦岭文化研究院

主要任务:以“弘扬秦岭文化”“深入挖掘秦岭文化时代价值”为宗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挖掘秦岭时代价值,开展广泛研究,加快推进国内外秦岭研究人才、资源和力量的集聚。

主要成就:举办了秦岭文化主题培训,特聘研究员党双忍、李浩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秦岭:中华民族祖脉》和《唐诗与唐都长安》专题讲座。

图片

智库11: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大秦岭研究院

主要任务:为秦岭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主要成就:向全国人大、政协提交建议提案 20 余件,制订并发布《陕西省自然生态空间分类指南》等地方标准 3 项,出版《秦岭生态保护文集》等著作 3 部,授权发明专利 3 件、实用新型专利 23 件,成果丰硕。

智库12:国家林草局秦岭生态保护修复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主要任务:凝聚“六省一市”林科院、涉林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等优势科技力量,设立生态空间理论、生态保护等八个创新团队,突破了一批生态空间治理的关键技术。

主要成就:凝聚环秦岭“六省一市”林科院、涉林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等优势科技力量,设立了八个创新团队,突破一批生态空间治理关键技术,为秦岭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智库13:商洛市秦岭生态研究院

主要任务:依托商洛学院学科专业资源优势,立足国家“双碳”目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商洛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多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研究,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领域提供跨学科综合解决方案。

主要成就: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技术瓶颈,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80 余项,取得知识产权类成果 400 余项。为 50 余所中小学、企业、机关等单位开展线上、线下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80 余场次,受众广泛。形成高质量的咨政建言报告 100 余件,其中 1 项成果获得全国优秀奖,1 项成果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产生重要社会影响。

图片

智库14:秦岭校地智库联盟

主要任务:西安市社科院(西安市社科联)与西安文理学院共同发起成立,联盟单位包括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众多知名院校和机构,联合各方力量推进秦岭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目前暂未获取到其公开的成果或成就。

智库15:秦岭文化研究院

由西安市社科院与西安文理学院共同发起,以“弘扬秦岭文化”“深入挖掘秦岭文化时代价值”为崇高宗旨,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秦岭研究、交流、展示新型智库平台。

主要成就:暂时未获取到其公开的成果或成就。

仔细审视目前掌握的情况,或许并不全面完善,但已能较全面反映秦岭智库的状况。进一步分析可知,秦岭智库数量不少,但质量有待提高。智库若无智者,则欺世盗名,成为智者之库才是智库建设根本。每个秦岭智库都应不忘初心,吸纳秦岭智者,切实提升决策研发和决策咨询能力,提供优质服务。

从实际情况看,多数智库不在同一生态位,功能上互动性强。要把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必须推动智库联动。智库之间应互学互鉴、协同协作、共同进步。也可考虑成立秦岭智库联盟,既分又合,抱团发展。(文/党双忍)

图片

注:2025年元月17日于磨香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