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三秦新篇:陕西省人大奏响民主最强音

2025-01-07 15:55:58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1月6日上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绘就全过程人民民主陕西新画卷””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省人大常委会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密切“两个联系”、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工作质量、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孟杰主持会议。

“精培”强本领,助力代表履职路“扬帆远航”

据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程引弟介绍,在代表培训工作方面,省人大常委会根据代表在各个阶段的成长规律,采取“三段式+模块化”的方式对代表进行培训,增强了代表学习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基础培训,换届伊始,为使新当选代表尽快进入角色,省人大常委会采取“全覆盖、无差别、无遗漏”方式对代表进行培训。基础培训为代表依法有效履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强化专业培训,在完成代表全覆盖初任培训之后,针对部分新任的基层代表履职经验相对缺乏,特别是审议各项报告、提写议案建议等专业技能相对欠缺的实际,选择在改革开放第一批特区厦门市,围绕助力陕西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组织对120多名代表专业培训。

突出专题培训,为进一步提高代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围绕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省人大常委会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确定培训专题,在培训工作的“专实精深”上谋篇布局。

除此之外,省人大常委会借助高校资源,打造培学阵地,在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2所高校设立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培训基地,指导对我省市县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为基层代表培训提供了平台保障。

践行人大票决,赋能为民“实事”

在票决制工作方面,我省2020年在宝鸡市凤翔区、咸阳市兴平市、安康市镇坪县三个地方开始试点民生票决制,在连续扩大试点的基础上,2023年10月提请省委出台《关于在全省县乡两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意见》。

截止2024年7月,全省县乡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已实现“全覆盖”。

强化办理实效,点亮代表议案“回声灯”

从发布会上获悉,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大会秘书处收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805件;闭会期间,代表工作机构收到代表建议3件,共收到代表建议808件。根据有关规定,交由省人民政府办理777件,省高级人民法院办理18件,省人民检察院办理7件,省级党群系统办理88件(部分建议由省政府与党群系统合办)。截止现在,808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实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在建议办理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提出环节重质量、交办环节重规范、督办环节重落实、评议环节重公开”的思路,通过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逐步探索形成了代表建议“全覆盖”督办思路、“点-线-面”督办模式、“提”“督”“办”“评”闭环工作流程,提升了代表建议办理实效。

学好用好《条例》,激活基层民主“神经末梢”

《陕西省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于2024年9月27日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17条、2334个字,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立法目的;二是明确了工作职责;三是明确了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四是明确了在推动群众参与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五是明确了与街道办事处、县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关系;六是明确了加强街道人大工委自身建设。另外,条例对人大街道工委的会议制度、收集的意见建议的分类处理,以及工作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具体事项都予以明确。

条例的出台,总结了人大街道工委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推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完善了民主民意表达平台,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贯通到基层、落实到基层。

“小站点”搭建代表履职的“大舞台”

代表联络站是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

2020年,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全省人大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不到两年时间,基层人大“全覆盖建好家站”“常态化用好家站”已形成共识,基层代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履职等制度已成标配。

程引弟表示,“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全力推进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一是用代表联络站为密切“两个联系”赋能。二是积极推进代表联络站与代表小组协同发展。三是持续推动家站特色品牌建设。四是深入推进数字平台建设,建立网上代表联络站。五是探索设立外宣代表工作室。目前,全省共建成代表联络站6435个,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进站开展活动,就近就地联系群众。”(文/张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