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追“风”逐“日” 向“绿”而行

2024-12-31 16:20:27 来源:新华网

隆冬时节,站在高处望去,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里一排排水泥桩搭起的钢架延伸到远方。明年,这些钢架将安装上一片片光伏板,光伏板下的沙地里除了今年种的沙柳、草,还要种植紫花苜蓿、柠条、中药材等。

这个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的110万千瓦光伏项目,是国家第二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是内蒙古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约55亿元,占地面积近2.85万亩,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完成60万千瓦光伏施工,种草7000亩、沙柳5000多亩,改良土壤5000亩。

内蒙古绿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部生产副经理海铁成介绍,110万千瓦光伏项目长14公里,宽2公里,总装机容量1100MW,配套建设2座220KV升压站,项目建成发电汇集后,将送至蒙西——天津南外送通道。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20亿千瓦时,减少标煤用量80万吨,年降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量410余万吨。

这是12月24日拍摄的位于库布其沙漠的光伏先导工程一期项目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12月20日,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5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其中风电装机规模300MW,光伏装机容量200MW。察右前旗蒙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经理李亮平介绍,项目年发电量约为15亿度,按火电厂每千瓦时电量消耗301.5g标准煤计算,年节约标准煤444.53万吨。

12月23日,阿拉善右旗100万千瓦风储基地保障性项目并网发电源。该项目系内蒙古能源集团今年上半年新开工的2000多万千瓦新能源重点项目之一,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并网发电”目标。

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的内蒙古,近年来依托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追“风”逐“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吸引了国内能源头部企业投资发展,一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正在形成。

2024年,内蒙古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把“三北”工程攻坚战和新能源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以“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片区内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统筹推进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规划到2030年,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配套新能源装机1.19亿千瓦。其中,2024年计划治理沙化土地230万亩,配套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截至目前,已治理沙化土地237.58万亩,新能源装机开工2667万千瓦,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5月11日,在包头市石拐区一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工人在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突破1.2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占全区电量总装机突破50%,成为内蒙古的主体装机电源。内蒙古电力总装机、电力外送量等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火电装机和新能源装机均突破1亿千瓦的省区市。同时,内蒙古绿电交易规模亦居全国第一。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王杰表示,内蒙古全力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一手抓开发利用,一手抓装备制造,制定出台促进新能源消纳的23条政策措施和加快新能源、电网工程审批建设的13项政策措施。加快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全力推进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全区新能源装机总量持续攀升。目前,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再创历史新高,与此配套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运维服务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郝芳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