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2024年以来,两当县鱼池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提升群众精神面貌,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建强实践阵地,营造新时代文明实践良好氛围
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性保障,积极整合资源,抢抓蒲家湾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积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要素融入到项目建设中,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1处,整合蒲家湾村办公场所,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建设,统一标识牌、统一背景板、统一管理制度,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各村依托党员活动室、村级文化中心、农家书屋、乡村大喇叭、健身小广场等现有活动场所和文化阵地,全面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在此基础上,以乡、村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为重点,辐射乡域重点旅游景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热词”、村规民约、优秀家风家训、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为主题,通过墙体标语、制作宣传展板、张贴宣传标语、设置宣传专栏等形式,打造了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宣传阵地,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学理论、强思想。
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抖音”、短视频、村级大喇叭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普惠政策,让群众听得见党的声音、听得懂党的理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规范志愿服务,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制度化的目标,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鱼池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并以理论宣讲、文明风尚、教育关爱、文化惠民、科技普法、体育健身、卫生健康、生态环保为主要内容,各村结合实际,均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了科学规范的志愿服务队伍。今年以来共开展“好婆媳”“弘扬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环境卫生整治、“五星”先进典型评选等志愿服务活动35余场次。同时,聚焦群众需求,以卫生清洁、敬老助残、文艺表演等为主要活动内容,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要求,积极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弘扬时代新风,巩固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针对当前农村一些“法律够不着、道德管不了”的具体问题,坚持把文明创评、志愿服务等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按照2024年新时代文明实践计划,开展“美丽乔河,踏春寻趣”、“玫瑰采摘节”、“浓情端午,粽享时光”“五星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庆丰收、迎国庆”“爱心甘肃·情暖夕阳”等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紧盯乡村治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大力宣传文明新风,规范村民日常行为,提升村民道德素质和乡村文明水平。围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继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规范运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立奖励帮扶机制。各村均组建一支公道正派、崇尚节俭、群众公认的红白理事会队伍,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等新乡贤到理事会中来,明确治理重点,包括整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完善治理突出问题各项机制,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治中心、派出所等工作力量,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移风易俗工作格局。督促指导6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拒绝高价彩礼、控制酒席规模、拒绝婚丧大操大办等纳入管理范畴,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供稿: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