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可以干什么?12天能干什么?12天,能见证城市一座小型桥梁的拔地而起,能让一场中型文艺演出从筹备走向惊艳登台,也能使科研团队初步攻克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而在地心深处,这宝贵的12天见证了安山煤矿135102综采工作面的“华丽转身”,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搬家中心利用12天圆满完成了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安全高效回撤,在这片地下“战场”书写了“搬家人”敢打硬仗、不畏艰难的豪迈篇章。
第一天:精密部署,擂响战鼓
“这次回撤与以往回撤不一样,工作面胶运巷矿方运输皮带未进行拆解,地方小、车辆腾挪不开,我们需要做好单头回撤的准备,安装队、车队做好回撤工序调整准备,各区队要详细讲解回撤流程与重点难点、各班组要明确分工、技术骨干要每日认领当班任务。”该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早调会上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安排。
第二天:攻坚克难,拆解“重器”
灯光点亮巷道,生产二班陈孝卫在井下组织召开“采煤机”拆解班前会,就作业标准、危险源、防控措施、任务分工等信息进行了详细讲解,切实做到“把工作任务分解到板块条线,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把工作压力传递到每个人,从而确保采煤机拆解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第三天:“全民消防,生命至上”
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搬家中心安装一队以消防宣传月活动为契机,通过“强宣传、抓落实、增观念”等手段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系列活动,并将其与区队安全生产工作紧密结合,把消防安全融入区队各项安全检查工作中,争取全员做到“上安全岗,干安全活,交安全班”。
第四天:抓好通风,守好回撤安全“命脉”
悬挂风筒时,首先对其密封性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风”问题;悬挂时必须考虑不能影响供风、运输;登高作业必须系安全绳,不能因为一直移动,安全绳挂了拆、拆了挂,就把安全绳当成一种累赘,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
第五天:单体“强筋健骨”,筑牢顶板安全防线
随着支护设备的缓缓撤出,原有单体在顶板压力持续作用下,部分出现了“自泄”“欠压”。对此,中心迅速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成“支护尖兵”小组,精准排查每一根单体,及时进行补液及更换。在齐声的号子声中,旧柱被缓缓拔出,新柱即刻“上岗”;对压力稍欠的单体,在“嗤嗤”声中,欠压单体开始“昂首挺胸”,压力数值噌噌攀升至安全标线,稳稳扛起守护顶板的重任。
第六天: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有窍门
走进临时泵站区域,立马被一处摆放规整的“细节角落”所吸引。以往在搬家倒面时常会“四处流浪”的各类工器具,如今分别按照型号大小依次排列在工具平台上,即使空间有限,也依然被安排得妥妥当当。“以往工具、小件是哪里用完哪里放。现在需要什么,过来伸手就能找到,效率一下就提上去了。”液压工老李感慨道。
第七天:稳步推进,支架“开口子”
在综采设备回撤过程中,液压支架回撤是耗时最长,也是危险系数最大的工程。在灯光交织、机器嗡嗡的作业现场,搬家中心生产班组反复检查机头处液压支架立柱有无自泄,推拉、起底油缸是否灵活可靠,筛选出功能完好的支架作为掩护支架使用。搬家人充分发挥“四特三牛”精神“扑下身子、脱掉鞋子、放下架子、甩开膀子”,战斗在作业一线。
第九天:当班回撤11台支架,打破单头回撤支架最高纪录
井下作业现场机器轰鸣、人影穿梭,中心生产人员穿梭于各作业点位间,紧盯支架回撤现场,确保每个步骤精准无误;班组负责人对泵站及绞车进行仔细检查,将“小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哪里出现卡顿,现场负责人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凭借丰富经验迅速化解难题,让作业流程如顺畅的链条持续运转。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与默契配合下,一台又一台支架被稳稳撤出,创造了单头回撤支架的最高纪录!
第十一天:协同发力,攻克泵站“问题”
在紧张而又忙碌的井下回撤现场,为支架回撤输送“动力液”的泵站突发故障,无法正常向支架供液,回撤工作被迫按下了“暂停键”。面对难题,当班负责人员立即开启抢修模式,经过一番细致排查后,发现是由于密封圈老化,失去弹性所致,通过更换新的密封圈之后,对其密封性能进行反复确认,再对泵站整体进行调试……随着泵站重新轰鸣启动,乳化液再次沿着管路奔腾涌向支架,“沉睡”的支架被重新注入力量,回撤工作再次顺利重启。
第十二天:收尾进行时,安全谨慎不放松
随着液压支架一台又一台地撤出,“收口子”战役正式打响。“兄弟们,这次收口子虽然任务艰巨,但咱们按照计划来,一定可以安全拿下。”井下班前会上,跟班人员洪亮而又坚定的声音在井下巷道里来回激荡。班组负责人从支架操作流程、道木及圆木支护位置,再到顶板异常突发时的应急分工,事无巨细、条理分明地讲解着,为回撤任务的胜利打好最后一战。
12个昼夜,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搬家中心以钢铁的意志、精湛的技艺穿梭于井下巷道,与时间赛跑,和困难较量,用精益求精的态度、笃行务实的作风、精湛过硬的技术,顺利完成了安山煤矿135102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撤任务,保障了矿方生产的顺利接续。(供稿:韦启蒙 邓帅/文 赵忠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