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记者帅华锋 通讯员 余秀珍)今年以来,两当县鱼池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五大工程”,以“一强三引领”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质增效行动,推进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了48次集中学习,12次专题研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要文献,并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特别是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增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夯实组织基础,建强战斗堡垒
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组织设置,规范组织生活,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制度,全年共召开支部党员大会4次,支部委员会12次,专题党课4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还注重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规范程序,新发展党员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以“农村党员进党校”培训为契机,结合“甘肃党建”“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党建活力
组织党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全年共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12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76件。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等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在产业发展方面,巩固提升万亩粮食安全示范区、全域核桃花椒种植区、林缘中蜂养殖示范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区,20万羽云屏林草鸡基地、500亩羊肚菌示范基地,发展壮大水产养殖、烤烟、蔬菜等多元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
壮大集体经济,引领基层发展
鱼池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政策扶持、龙头带动、抱团发展的思路,紧密结合乡情特色,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盘活资产资源,不断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实现村集体经济的稳步增长,因地制宜地精准谋划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通过招商引资、资产入股等多种方式,在乔河AAA国家旅游景区精心培育了100亩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亳菊特色种植基地。同时,打造了一个涵盖羊肚菌菌种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带动25户农户种植羊肚菌100余亩,此外,还建立了年育雏量达20万羽云屏林草鸡的脱温养殖销售基地,实现了从鸡苗育雏、林下放养到产品购销的联农带农的完整产业链,极大地提升了养殖规模和技术水平。积极鼓励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参与烤烟产业发展,使种植面积达到260亩,为烟农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同时,倡导党员带头参与多元富民产业发展,如烤烟、蔬菜和水产养殖等,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推动集体经济年收入村均突破30万元。
探索基层治理,培育文明乡风
持续促进党建品牌建设,充分发挥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抗击暴洪灾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用活“四邻微网格”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行“坐班办理+上门帮办”模式,打造“线上接单”、“线下结单”工作机制,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兜底服务,实现干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五星”先进典型评比为突破口,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