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243”工作法 建设“绿色清姜”

2024-12-13 10:34:32 来源:西部决策网

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向往,舒适文明的生活众手打造。近年来,宝鸡市渭滨区清姜街道始终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助力本区打造“五优”城区升级版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主导、协调联动、统筹发展、全民参与、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推行“243”工作法,探索垃圾分类“清姜模式”。

20241213103517477-90-915fa.jpg

打好“两个基础”,掀起绿色文明新风潮

垃圾分类,行胜于言。为使垃圾分类取得更大成果,我们在管理机制、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综合发力,重点打好“两个基础”。一是夯实组织基础,健全工作机制和工作网格。成立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专班,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主体责任,列出任务清单,落实人员分工,融入日常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桥头堡”作用。推行“邻里帮带、织网工程”,推行“居干包片、定人包户;户户承诺、人人参与”,“楼道公示、党员示范”等方法,形成帮、学、赶、超氛围,达到抓好一个楼道,带动一个小区的成效。二是筑牢宣传基础,教育引导常态化。生活垃圾分类,居民群众的支持参与是基础。我们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整合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模式,依托主题党日、趣味课堂、趣味运动会、知识竞赛等各类主题活动,推进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进小区、进企业,全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新风潮,逐步实现“人人参与、家家都做”。

争取“四方投入”,引领各方助力新时尚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在垃圾分类基础建设方面,积极争取政府投入、互联互动单位支持、企地联合、单位自管自营。一方面同职能部门积极商讨解决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争取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互联互动单位争取设施、资金上的支持。结合辖区大企业多的实际,引导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做到自管自营。采取网格化管理方式,严把垃圾出户关和投放关,尤其在垃圾分类投放早、晚高峰期,由小区引导员监督和引导业主分类投放垃圾,促使习惯养成。在此基础上,积极走访辖区单位、物业,引入环保科技智能设备,有针对性提出投放方案,通过以点带面、点面辐射,使越来越多的居民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的好处,了解分类知识、掌握分类技巧、主动分类投放,从“不愿分”转为“主动分”“自觉分”。

20241213103517421-86-9c695.jpg

建立“三项机制”,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

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广泛性、艰巨性、长期性等特点,结合街道实际,建立“三项机制”持续巩固工作成效。一是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集社区、单位、物业公司对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研判,做到精准施策。二是积分管理机制。在智能设备投放的小区,对可回收垃圾投放进行积分管理,定期兑换,同时建立垃圾投放“光荣榜”,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正确投放的居民张榜表扬,不断提高居民积极性和参与度。三是考核机制。街道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社区、物业公司的考核范围,采取月检查、季通报、年奖惩的机制,对工作开展扎实、任务完成好的社区、物业公司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力、消极应付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最大程度地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43”工作法的推行,使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真正实现“六个纳入”“六个到位”,即纳入议事日程、纳入文明创建、纳入宣传主题、纳入目标考核、纳入德育教育、纳入先进评比,做到认识统一到位、人员机构到位、部门协调到位、设施配套到位、督查考核到位、激励措施到位,工作成效初步彰显。截至目前,已建成宝桥中铁佳苑1个示范小区、宝桥社区1个示范社区、清姜小学1个示范公共机构。同时宝桥社区、中铁佳苑小区还在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小区。今年又向市上推荐了2个示范单位、1个示范家庭、2个分类达人。尽管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清姜街道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学习先进、追赶超越,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在信息化、智能化运行上下功夫;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结合党员“双报到”和志愿服务平台,充分整合资源,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宜居环境,实现“美丽清姜”再升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