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闭幕的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云南省获得了4枚金奖、12枚银奖、45枚铜奖和1个“优胜杯”的成绩,这也是自2001年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举办以来我省取得的最好成绩。其中,云南财经大学Zoom酵真团队、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育树岭蜂项目团队、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菜娃上缆车项目团队获得主赛道金奖,云南农业大学乳品创新创业团队获秦创原创新挑战赛金奖。
源于彩云之南,获奖团队以创新为帆投身创业浪潮,在各自的领域中精研深耕,用汗水与智慧彰显当代学子的创新创造风采。
云南财经大学Zoom酵真团队——为理想坚持到底
游客偏爱普洱,不仅为景,也为体验“早咖晚茶”的生活,沉浸于普洱一城咖香;偏爱潞江坝,只为中国咖啡第一村——新寨村万亩咖啡地里红透了的咖果、咖啡博物馆里满眼清新的绿植,以及那一抹来自远山树林的瑰夏香味。“这是今天云南各咖啡主产区随处可见的场景,以前并不是这样。”云南财经大学Zoom酵真团队负责人钟木腾说。
“我们曾遇到一位咖农,他手中的一篮咖啡鲜果仅售20元。而在当时的许多城市,一杯咖啡的售价已超过38元。”钟木腾说,这让团队成员意识到,提升咖啡豆品质,进而提高其市场价值,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之后的每次调研,团队成员一去便是半个月。住宿条件常常简陋而艰苦,但大家毫无怨言。
钟木腾来自深圳,是一位咖啡爱好者,自高中起便沉浸于咖啡文化的魅力之中。他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市场上主流咖啡品牌多依赖国外咖啡豆,国产咖啡豆虽价格低廉,却因品质欠佳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怀揣着改变现状的决心,他毅然报考了云南的高校,只为更接近国内咖啡豆主产区。2020年踏入校园后,钟木腾便迅速组建起一支志同道合的团队,正式拉开了项目的帷幕。
作为非咖啡相关专业学生,想在生物发酵这一陌生且复杂的领域进行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很艰巨。幸运的是,学校与学院成为了他们的坚实后盾。在学校的帮助下,天津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多所高校发酵领域的专家教授与他们携手,为技术攻坚提供专业指导。但在技术推广初期,他们又遭遇了重重困难。面对年轻学生组成的团队,咖啡合作社大多持怀疑态度,拒绝率达80%。但他们没有退缩,一家一家地沟通,详细介绍技术优势。
“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坚持到底,因为我们相信技术的力量。”钟木腾鼓励着团队成员。经过了两年努力,他们的技术逐渐成熟,与普洱曼箐咖啡庄园达成合作,并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
2022年,团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笔超过10万元的订单。在此之前,钟木腾也犹豫过。
在“互联网+”比赛期间,关于是专注卖咖啡还是提供技术服务,成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只有成熟的技术才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要把眼光放长远,为产业贡献更大价值。
凭借坚定的信念,团队研发出“五控三相发酵工艺”。该工艺通过精准控制发酵变量,有效提升了产区精品率,构建起17个专利集群。在商业运营方面,团队成立的公司首年营收超百万元,获得产区龙头企业种子轮投资,估值达千万级,订单数量稳步增长。
面对未来,团队有着清晰的规划。在技术研发上,他们汲取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推动技术迭代升级。在商业运营方面,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确保与市场紧密相连。(云报全媒体记者 邓清文)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育树岭蜂项目团队——让志向振翅飞扬
在多数人眼中,胡蜂是一种极易伤人的昆虫,大学生养胡蜂则更难以让人理解。而对于今年刚从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代兴祥和还在就读的方自华来说,则不同。他们一同养殖胡蜂,并联合发起胡蜂养殖项目——育树岭蜂。
小学二年级起,代兴祥就跟随父辈在田间地头进行胡蜂养殖。中学时期,他跟随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