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一只羊”到“链富四方”——咱们的合作社系列报道之三
11月20日,梁明检查新生羊羔健康状况。陕西农村报记者 赖雅芬摄
奶山羊存栏28万只,羊奶年产量1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25亿元……在全国奶山羊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先导县千阳县,这是“一只羊”创造的价值。
日产鲜奶300公斤,年产羊羔300多只,年纯收入25万元以上……在千阳县南寨镇闫家庵村兴牧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一只羊”带来的效益。
养好“一只羊”
羊奶卖完了,母羊也进入围产期,梁明总算能松一口气了。
11月20日清晨,太阳还没露头,闫家庵村村民梁明和妻子王秀萍已经将满满一车草料拉到了羊舍。“来来来,开饭了。”梁明开着三轮车,妻子从车上投放草料,二人不时对圈里的羊群吆喝着,“都不要抢了,马上就轮到你们了。”等到所有的羊都吃饱喝足,他们才得空坐下来歇一会儿。
40岁的梁明是兴牧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做过餐饮、跑过运输,后来半路“出家”,搞起了养殖。
千阳县山多荒地多,草场面积大,发展奶山羊养殖得天独厚。瞅准这一点,2014年返乡后,梁明用仅有的2万元买了18只羊。成立合作社、扩建圈舍、引进设备……十年来,梁明一步步稳扎稳打,产业越做越大。
“可不敢像过去那样满山放养,得建规模化养殖场,用新技术养羊。”这是梁明给村里的养殖户培训时经常说的话。在他看来,只有科学养殖才能高效高产。
要把羊养好,中间的门路可不少。羊舍不能潮,否则羊蹄容易烂;羊常去晒太阳,轻松提高产奶量;草料加精料,羊才能长得好……经过多年摸索学习,梁明把自己练成了“土专家”,说起养羊技巧头头是道。
每年的11月和12月是梁明一年中最轻松的两个月。这时候,他不用照顾羊羔,也不用每天挤奶,只需定时定量饲喂。但他还是闲不住,时不时就到羊舍里溜达一圈。
串起“一条链”
从鼓起农民口袋,到壮大县域经济,再到形成一条养殖、繁育、销售、加工的全产业链……在千阳,“一只羊”带来的惊喜还有很多。
20世纪70年代,84只瑞士莎能奶山羊落户千阳。从那以后,千阳县建羊场、做繁育、种饲草、搞深加工,一步步延伸产业链条。50多年来,“一只羊”不断发展壮大,使千阳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系最完整的莎能奶山羊种群县。梁明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决定回乡的。
梁明的养殖场是全封闭的双列通道模式,搭配现代化高架“羊床”和智能化饲喂设备,显得高大上。不仅如此,他还给每只羊都装了定位系统,随时随地能从手机上观测羊的状态。2019年,在千阳县畜产局的帮助下,他又建起了占地8亩的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基地。
奶山羊爱吃草,尤其是青贮玉米、苜蓿等一些优质饲料。“草”也因此变成了“宝”。
这几年,为了丰富奶山羊的“口粮”,梁明和周边30多户农户签订了青贮玉米收购协议。闫家庵村村民王安林就是其中之一。
王安林种了5亩玉米。往年玉米成熟时,他不但要联系收割机,还得提前找好收购商,费心费力不说,有时还卖不上好价钱。“自从交给梁明,我就啥都不用管了,1亩地轻松收入1000多元。”两人合作了四五年,王安林打心底里满意。
全产业链模式下,羊粪也成了“宝贝”。梁明的养殖场里专门建了一个羊粪加工棚。“这些羊粪经过处理后,每年能卖2万多元。”对梁明来说,这又多了一项收入。
3万亩优质饲草基地、55个良种场、4个龙头企业、3个有机肥加工厂……眼下在千阳,从饲草种植到良种繁育,再到乳制品深加工、销售,“一只羊”已经串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带富“一方人”
靳好学也是闫家庵村人,养了200多只奶山羊。平时,他总爱开玩笑说,自己是梁明的徒弟。
在养羊这个行当,靳好学曾是“门外汉”。梁明刚回村时,他很不理解:“人家都想着往外跑,他倒好,一门心思往回钻。”后来,梁明养羊养出名堂后,靳好学的看法也改变了。
深思熟虑后,靳好学也想养羊。但是,一没有技术,二没有渠道,咋开头?
就在这时,梁明找上门。“哥,你只管弄,有啥不会了来问我。”在梁明的鼓励下,靳好学利用屋后的一片空地,建了个羊场。一年下来光卖羊羔、鲜奶、羊粪,靳好学就能收入十来万元。
从一个人到40多户,从18只羊到1833只羊……在梁明的合作社带动下,闫家庵村的羊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村民都跟着发起了“羊财”。
如今在整个千阳县,1.2万户群众嵌在奶山羊全产业链上,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养羊是个好差事,只要技术到位,羊羔成活率就不是问题。但在以前,梁明为这事没少头疼。几个月前,千阳县畜产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成功设计出箱内温度可控的羔羊培育箱,一下子解决了他的难题。
“上面有浴霸灯泡,箱顶有小窗通风,箱壁还挂着温度计。”自从领回了这个箱子,梁明再也不发愁了,“里面的羊羔就像进了‘保险箱’,成活率从88%提高到98%以上。”
这个“保险箱”,不光解决了梁明的头疼事,也给千阳县的养殖户上了一道“保险”。
羊羔成活率噌噌上涨,日常管理愈发精细,羊乳制品日渐丰富……随着产业链条环环紧扣、新兴业态集群发展,“一只羊”正在全产业链提质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陕西农村报记者 赖雅芬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