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与节约观念,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大力推行修旧利废举措,激励员工转变增效思维,开拓降本空间。从“废”字着手深入挖掘潜力,让废旧材料和工具实现华丽转身,变废为宝。
节约意识:利废创新,节约于心
节约一分不嫌少,浪费一分就嫌多。在维修人眼里,“修旧就是创效”,所有的废旧材料都是“宝贝”,比如拆卸下来的螺丝、管接头、卡子等,将其保留下来,留着下一次用;边角料、旧开关、旧设备、废旧齿轮等,通过维修使已“下岗”的设备获得“重新上岗”资格,产生二次利用价值,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
该中心三机车间员工任永锋,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特别爱“淘宝”,不少废旧材料经过他一鼓捣,就成了一件件具有实用价值的“宝贝”。小小的检修台上,摆满了各种电气设备,这是他下班后继续培育技艺的“微缩版”车间。这不,眼前这件电源模块就是他将已报废的备件二次利用,打造成的电器设备。“报废的控制箱拆下的电源模块,直接扔掉怪可惜的,都是通液电气件。我把它检测、表面清理一下,同样用在其他电气设备上,作为备件或更换使用是完全可以的。企业就是我们的家,能节约一点是一点。公司效益好了,我们也跟着受益。”任永锋乐呵呵地说道。
配件修复:走向常态化的征程
“我们对损坏的电控箱、拆解内部电气元件,通过检测挑选出完好的电气件、使用到其他需要的电气设备上,一年可修复电气设备100多件,可创造价值50余万元。像这种配件修复再利用的活可没少干,挺有成就感的。”三机车间泵站班员工说。
该中心早已将配件修复走向常态化,并着实尝到了甜头。车间在检修柠条塔煤矿刮板输送机机头时,机头挡煤板结构变形、损坏严重,若提报计划采购,周期长、费用大,同时无法保证设备按期出厂。车间根据机头挡煤板安装尺寸进行自主设计自制,以确保设备强度、性能及质量,并满足设备技术要求。由车间自主设计自制,人工费、材料费合计约为1.02万元/件。该设计自制的刮板输送机机头挡煤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维修成本;每年按升级改造2套设备计算,可节约6.68万元。
此外,该中心的乳化液泵站流量计修复、水控阀修复、过滤器组件及马达操作阀修复等等,都产生了不小的效益。虽然在配件修复过程中,又累又繁琐,但“要想降成本,就不要怕麻烦、图省事”这是维修人共同的心声,并且在修复配件的过程中,锻炼了员工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
旧物新生:废旧物资奇妙蜕变
从废旧物资中“淘宝”,不仅减少了配件、材料的使用和购进,节省支出,而且还解决了废旧物资堆置存放时占用场地、闲置材料浪费等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走进维修中心那些原本气割下的边角料,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令人惊叹的宝贝。一个个崭新而独具魅力的铁艺模型,如展现“勤文化”的精致之作、象征着伟大“红船精神”的生动模型,还有时刻强调“安全重于泰山”理念的醒目作品以及展现综采三机的专业模型,被精心放置在车间的各个显眼之处。这些铁艺模型仿佛无声的导师,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大力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炼自身的技能本领,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推动产业迈向更高的台阶而不懈努力。
车间对以往损坏的电磁阀进行拆解、清洗、研究、配件采购、组装、调试等工序。对损坏的阀体部件进行测绘,并更换损坏的阀体组件,同时对阀体进行除锈处理。每维修一件电磁阀2.5万元,每年可节约资金约为50万元。现已将维修好泵站电磁阀,使用到柠条塔煤矿S1212面泵站上。在未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提高了电磁阀的使用率,降低了成本。(供稿:张磊 刘艳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