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南天翊:擂响战鼓,攻坚四季度

2024-11-18 17:16:05 来源:西部决策网

“砰……”“咚……”“咣……” 

凌晨一点,神南天翊公司车间内,转运设备的轰鸣声、起吊重物的撞击声、焊接工艺的滋滋声此起彼伏。在这嘈杂声浪下,整个车间厂房时不时地震颤,无不透露出紧张而繁忙的生产气氛。四季度的战鼓已然敲响,为了实现公司全年各项生产目标,该公司以保生产为基石,以提技术为阶梯,以用创新为利剑,沉浸在奋战氛围中。

20241118171720565-85-8852b.jpg

心中有数,按部就班保生产

为确保本年度已承接的维修设备顺利出厂,该公司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在各类会议上对生产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和部署,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措施,细化安排到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各工序、各步骤,为四季度生产绘制了清晰的“作战蓝图”,做到心中有数,稳步推进。 

为保障生产进度和维修质量,公司秉持提升修复效率与提高修复质量的双重目标,对设备的维修工序和流程进行了细致的步骤分解和任务分配,从设备的拆解、清洗、检查、分类到组装和调整测试,每个步骤都制定详细的把控措施,对修复细节进行严格把关,力求设备一经入场,就能有条不紊地按照流程进行修复,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持修复质量。四季度截至目前,公司已顺利出厂2台锚杆台车,320台中部槽,完成支架油缸熔覆553件,生产进度稳步推进。

20241118171739071-25-3ff52.jpg

集思广益,技术创新送东风

该公司在四季度伊始,便吹响了技术创新的集结号。公司内部围绕维修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集结经验丰富的相关人员形成技术团队,集思广益共同进行探讨研究,优化从自主设计改造到应用的衔接流程,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在锚杆台车维修过程中,为满足矿方提出的“顶锚杆与帮锚杆的间距需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以便适应巷道掘进时的坡度;同时减少井下台车打帮锚次数,实现一次停车完成一次性帮锚杆工作”这一要求,车间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形成技术团队,针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车间通过对帮锚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了其可横向和纵向滑移的功能,使得横向滑移油缸与顶锚的距离可在1.85米-2.15米之间进行灵活调整;通过对原帮锚升降油缸进行更改升级,将一级油缸更改为三级油缸,使得原一级油缸的升降有效行程由0.3米提升到了0.45米,扩大了帮锚杆转动的角度范围;同时对升降油缸耳座的高度进行调整,将其转移到油泵电机上方,实现了顶锚杆与帮锚杆的间距可调这一要求。

这一改进不仅显著减少了井下作业时设备的横向移动次数,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适用于复杂多变的井下工作环境。“改造一台锚杆台车所需材料费用约1.2万元,所需人工费用约0.2万元,锚杆机改造费用总计约1.4万元。若委托原厂进行设计制作约需4.7万元,但经我们自主设计改造,则节约费用约3.3万元,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可推广应用至其他同需求的锚杆钻机。”该车间经理说道。

20241118171755328-65-88cde.jpg_scale.jpg

得心应手,再制造技术优性能

该公司始终围绕“长寿命、高可靠、易维护、可循环”的再制造生产目标,以旧设备的延寿改造为核心焦点,不断对现有再制造技术进行迭代更新,优化设备使用性能,在再制造技术的提升和突破上持续发力。

今年,该公司对首次承修的连采机设备的铲板底部结构进行技术改造,优化其使用性能。在对该设备进行大修过程中,为了解决连采机铲板底部磨损严重的问题,维持铲板动平衡,保证连采机工作时的装载能力,该公司经过多次讨论,采取再制造技术,制定出了“切除—填充—加固”修复方案,对连采机铲板底部进行修复。

该公司首先将连采机铲板底部全部进行喷砂处理,经无损检测,对检测出磨损严重的部位进行气割切除,并对被切割的部位先进行打磨工作,直至表面露出金属光泽。再根据切割的尺寸,将尺寸相符的Q345钢点固在被切割的部位,并进行焊接连接,完成修复。在此基础上,给被修复的部位增加一层加强板,对加强板中间长孔的三个部位进行塞焊,使得加强板与铲板底部融为一体,提升了铲板底部的耐磨性能。

该公司再制造技术在设备铲板底部修复过程中的应用,使得其不仅恢复了原有的性能,甚至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优化,充分彰显了该公司再制造技术的应用成效。(供稿:张清戈 张帅 韩浩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