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文化”中“话”师傅

2024-10-12 16:22:01 来源:西部决策网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想借此机会向每一位曾经指导和帮助过我的师傅表达我最深的感激之情。我要向你们说一声:“谢谢,你们真的辛苦了!”因此,我特地撰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分享一些关于他们与神南产业发展公司之间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20241012162320697-46-ed8f3.jpg

师承:以德为先的践行者

他宛若一座“厚盾”,矗立在岗位上,做好每一项工作,恪尽职守、内敛深沉,无声似有声;他用“以德为先,人尽其才”书写工作的热情,用身体力行诠释榜样的力量,他是徒弟心中的“好师傅”,同事眼里的“拓班长”,他就是我的第一位师傅:拓振东。

拓班是领我踏入厂区第一步的人。跟随在他身后,我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安全感。在随后的操作过程中,他始终不离不弃,耐心地向我讲解原理、工艺和潜在危险。有他在,我总是感到安心和放心。

在拓班眼里,仿佛没有难题一般,总是那么乐观开朗。他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来吧!”答应别人的事,他一定尽力做到最好。当岗位上有人请假时,他总是和蔼地说,“去忙你的吧,我来处理。”需要帮助时,他总是第一个被大家想到的人。同事们戏谑地说,“看看能不能把拓班累坏,就算是牛也会累的吧!”而他总是带着微笑对我说,“我们班组就这么些人,谁都有紧急情况,能帮忙的我们就帮。”

有他在,机修班就如同拥有了“定海神针”,稳定而坚强。

20241012162320727-85-f1087.jpg

严谨:安全生产的守护者

我的另外一位是王金平师傅,身材小小的,那大嗓门丝毫不逊色。他总会在你分心的时候“嗷”一嗓子,声音的分贝量几乎是普通人的两倍。刚接触他,可能还会被突如其来的大嗓门搞得心里直打嘀咕。 

师傅之所以嗓门大,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中,扯着嗓子喊话成了必要条件;二是可让人精神集中,毕竟谁会在义正词严下疏忽走神呢?清楚地记得他在教我焊枪校对钢板时,整个厂房的机器轰鸣声都被震耳欲聋的说教声所掩盖……

记得他刚带我时,他很严肃地对我说:“咱下料是源头岗位,不允许也不能出错。”

在他看来,作业标准不高、简化程序、急于完成任务是青年员工常犯的毛病。为了让我练好基本功,师傅首先从锻炼我的眼力和见识入手。数控火焰切割机氧乙炔是潜在的危险源,故每天的气体检测是数控火焰工必备的基本功。对此,王师傅往往用“大嗓门”来指导我。“我严厉是为了让你长记性,严格执行作业标准,明白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马虎。”王金平这样解释。

师傅话不多,对我要求严格,对自己亦是如此。他常说,我们不仅是师徒,也是互相学习的伙伴。我深知,他的严格要求,既是对我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他将“安全生产、幸福生活”的理念深植于心,并付诸实践。

20241012162320673-78-3ddeb.jpg

紧迫:持之以恒的奋进者

在我的眼里,他时而是严肃的师者,时而是温和的伙伴,时而是幽默的朋友,时而又是真实的身边人……他就是我的第三个师傅:李磊。 

同事们常开玩笑说,“李磊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这是他给同事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关键时刻靠得住、顶得上”,则是他留给领导的第一印象。

“我们的知识可以不是最新的,最全面的,但一定不能出错。”他强调最多的就是态度决定一切。咱们搞数控编程的时候,脑子得清醒,一点小失误都可能导致质量出问题。技术不够熟练,可能会出点小错,但要是走神了,那可就出大事了。这种错误,谁都不愿意原谅。

“我一直都怀有一种紧迫感,担心自己赶不上科技的最新发展,但是一看文献、查资料,心里就踏实多了。”李磊无比诚恳地表达着她对现状的这种感受。多年来他一直保持这种紧迫、追赶、学习,再紧迫、再追赶、再学习的状态。正是在他这种“勤学勤思”的影响下,车间青年员工也耳濡目染,反复琢磨操作规程,不断翻看相关书籍,车间整体学习氛围日益浓厚。(供稿:任志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