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餐桌“新宠”背后的丰收故事

2024-09-26 11:01:31 来源:新华网

“那么小一个,一顿就没了,价格却比‘老南瓜’贵,家里老人直说‘看不懂’。”上海白领刘女士说起第一次买贝贝南瓜的经历。一口下去,板栗的香、红薯的糯、南瓜的甜混合在一起,征服了一家人的味蕾,从此成了餐桌“常客”。

我国本土的南瓜品种多为蜜本南瓜,即大众熟知的“老南瓜”,瓜型较大,肉质绵软,水分含量大。在老一辈的生活中,南瓜扮演过主食的角色,便宜、顶饱是“老南瓜”的标签。但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需求和消费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小个头的贝贝南瓜适合城市小家庭食用,且制作简单,进入了当代年轻人的“懒人快手菜单”。

近年来,上海市民的餐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宠”,背后既有新品种选育的成果,也有配套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更是上海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方向,持续走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9月22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农产品市集展示的迷你南瓜新品种。新华社记者张梦洁 摄

眼下正是秋葵丰收季,位于崇明区港沿镇的上海小生蔬菜专业合作社里,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打包,一派繁忙景象。这里是上海最大的秋葵种植基地,其中500亩种的是水果秋葵,目前日产量15吨左右。合作社负责人徐瑜说,和普通秋葵白灼、清炒的做法不同,水果秋葵可以生吃,而且果实更饱满,口感更脆甜,可以用于色拉、寿司的制作。“我们全程采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镇、区、市每一级都会定期对土壤和植株进行抽查,还有不定期的飞行检查,确保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上海小生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采摘工正在采摘成熟的秋葵。(采访对象供图)

坚持绿色、生态、高效,是上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据了解,崇明区目前绿色食品面积认证率已超过90%。

餐桌“新宠”一头连着百姓的菜篮子,见证舌尖上的消费升级;一头又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丰收更增收。徐瑜说,合作社目前吸收农民就业130多人,旺季时采摘工的月收入最高达8000多元。合作社正在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水果秋葵,共同做大“家门口”的特色产业。

餐桌“新宠”的背后还有新模式、新业态的加持。在浦东新区的合庆火龙果庄园,火龙果产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以500亩、56个品种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为基础,合庆火龙果庄园开发出一系列火龙果酵素产品。走进窖藏区,上百个存放火龙果鲜果的橡木桶整齐码放,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木酸味。整个发酵过程要经历5年时间、32道工序、176次检测,合格后才能灌装。“饭后喝一小瓶酵素助消化,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上海市民庄女士说。

越来越多的地产优质农产品在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持续激发乡村振兴的新活力。“鲜果变酵素,价格翻了好几番。”合庆火龙果庄园市场部经理孔芳芳说,“我们的酵素产品已经销往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市场空间越来越广阔。”(记者张梦洁)

责任编辑:薛景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