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9月24日,“2024相约丝博会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渭南高新区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深入了解这一地区增材制造业的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渭南高新区已成功建成520亩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形成了企业集聚、项目集合的特色产业生态体系。基地内的载体设施总面积达到25万平米,其中标准化厂房面积为19万平米。截止2023年底,基地聚集了80余家3D打印及应用传统制造业企业,其中包括3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家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营业收入突破5.5亿元,缴税1482万元,展现出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
在基地智能化生产车间,少见工人走动,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机器的有序运转,这种场景体现了现代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陕西智拓固相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昊指出,公司专注于前沿制造技术,特别是在复杂结构零件的扩散焊固相增材制造方面。公司已经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多个关键行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并获得了诸多荣誉,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2023年,智拓的营业收入已突破7000万元,展现出良好的市场表现。
渭南高新区的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接近3%,其中领军企业的研发强度更是接近4%。基地内建成了多个创新平台,包括热等静压技术中心,为企业提供金属材料、设备制造等技术服务。这一全链条的科技创新体系,极大促进了增材制造企业的发展。基地还建成了多个国家级和行业级创新平台,为增材制造企业提供金属材料、工艺设计等共性技术服务。
在采访中,陕西智拓固相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昊表示:“我们专注于复杂结构零件的增材制造技术,为航空、航天、航海等多个领域提供关键技术和产品。”智拓公司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成为增材制造领域的重要企业。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推动3D打印技术的原始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发展。”
基地负责人白冠宇表示:“我们将围绕增材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推动3D打印技术的原始创新与人才培养,加速规模化工业生产与个性化定制服务。”他强调,基地将继续优化产业链,增强对外交流合作,力求成为全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