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近日,陕西神南天翊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全面总结今年以来工作业绩,以“争”的意识、“拼”的斗志、“闯”的劲头,多线并进,上下一心,向着更高的目标稳步迈进。
全力扫除“绊脚石” 多点发力提质效
今年以来,该公司深入落实上级单位战略部署,通过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扫除生产过程中的“绊脚石”,实现特种设备零故障,推动各项业务稳步向前。
该公司以“固定运维+灵活监查”模式,结合《包机责任制》,做实做细日常性管理工作。利用设备二维码管理,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障设备持续稳定运行。结合各车间生产实际,细致盘点梳理设备使用情况,依据业务灵活调配设备使用,促使设备持续高效运行,机电设备年度利用率达到98%。
同时,该公司以“医护式思维”为抓手,对所属各台设备建立单独“医护本”,做到隐患早发现、小病早解决。实现了机电设备半年完好率≥97%、待修率<3%、事故率<1%的目标。通过建立各种激励政策,鼓励员工设备自修,一方面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职工技能水平及自主学习意识。
全力推进“智能化” 智能信息化降本
为实现油缸高精度快速多点检测,同时解决因人工检测接触而产生的划伤、操作失误导致的误差、逐个尺寸测量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缺点,该公司超前谋划,定制开发了智能化非接触式油缸检测设备和步进式油缸内孔清洗机。
智能化非接触式油缸检测设备配合定制化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快速将油缸检测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使油缸尺寸检测的数据实时显示在电子屏幕上,帮助车间更好地以表格形式输出油缸测量数据报告。通过设备接口将检测数据与目前正在运行的MES系统进行相互传输,对关键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油缸编号、类别、外径尺寸和每批次成品率等信息数据化,生成可视化信息报表,可供随时查阅、导出。从而完成整个油缸成品和再制造全周期的在线数据检测和分析,实现公司车间高效自动化生产和数据化管理水平。
该公司油缸内壁在熔覆修复加工过程中,经普车、镗床及珩磨等维修工序后,时常有废铁屑、铜屑及珩磨油泥等残留物残留在油缸内壁中,会影响油缸的使用。并且鉴于缸筒空间有限,人工清理难度大,而且费时费力,导致生产质量和效率都较为低下。为了解决该问题,该公司将步式油缸清洗设备引入到生产线上。该步进式油缸内孔清洗设备的清洗工序除上下工件外,其余均自动化完成,清洗节拍可调(3—8min/件),通过内孔旋转刷洗、内腔旋转漂洗及旋转吹水,使油缸内孔得到全面、彻底地清理,具有不停机连续工作(每天工作16小时)的能力,充分满足了车间生产能力。与人工清洗相比,该设备具有更高的工作速度和清洁度,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之前清洗一件油缸需要0.4小时/人,现在仅需要0.16小时/人,清洗速度是人工清理的2.5倍;按照每天清洗40件计算,可节约17.8个工时,每年可节约成本28万元。
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改善了生产作业环境,而且产品质量得到强有力保证,助力公司从“制造”向“智造”升级,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团队携手“共助攻” 项目复盘促提升
据了解,为助力公司冲刺任务的完成,该公司各部门、车间合力“助攻”。经过80天的奋战,178台红柳林ZY18000/29.5/63D型液压支架整机再制造项目顺利出厂。
为进一步强化生产项目质量、成本、服务和进度管理,落实公司“干一个项目,树一面旗帜,立一个口碑”的理念。该公司副总经理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及车间经理对红柳林6.3米液压支架再制造项目进行复盘总结,会议从技术质量、项目进度、经营效益、安全管理、文明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此再制造项目的关键成果与技术亮点逐一进行列举。在技术方面,试点应用便携式镗焊一体机进行铰接孔修复,从铰接孔定位找正、环焊、车削各工序形成流水线作业,使得销孔修复工效得到提升。管理举措方面,在场地和供液受限的情况下,在室外对1套大采高宽体液压支架采用多点灵活分布的方式对支架进行拆解、组装及调试验收,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
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累计完成178台6.3米液压支架整机再制造和4台掘进类设备修复;零部件再制造2417件;零部件维修611件,完成产值9685.29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产值的53.88%,较去年同期增长18.58%。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接下来,该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翻篇归零再出发,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供稿: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