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党双忍: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历来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将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这其中,既有人的能力,又有自然的能力,人的能力建立在自然能力的基础上,并以自然能力为载体。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同时,我们也深刻的意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的能力增长,有可能减损自然能力,亦有可能增进自然能力。前者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质量劣化,损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利益,而后者则推动生态系统功能进化,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增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利益。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序呈现出四大生产力质态。首先是生产力的“猎业质态”,人们以自然生态生产力为基础,在适宜采集狩猎的生态空间开展活动,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得了生存与繁衍所需的天然的生态产品,人类从稀树草原食物链出发,迅速站在了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湿地、海洋的食物链顶端。其次是生产力的“农业质态”,以人们驯化了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产力为基础,在适宜种植养殖的生态空间上开创农场、林场、牧场、渔场和果园,从人工创建的生态系统中获得农产品,人类过上了村落星罗棋布的定居生活。因“农业质态”以经验知识为支撑,亦可称生产力的“经验质态”。第三是生产力的“工业质态”,亦可称“科技质态”。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燃气,替代了生物质能源——薪材、木炭、秸秆,电力替代了人力、畜力,机器工业替代了手工业,工业制造业迅猛发展,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人口向城镇集中,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加速了全球人口流动,人类迎来了经济全球化的地球村时代。第四是生产力的“智业质态”,以芯片算力为基础,人类学习力机器化、人类智能机器化,人工智能成为“第一生产力”,生产生活、各行各业正在迎来智业革命的新时代。
人类生产力质态转化呈现出加速度推进的大趋势。“猎业质态”生产力持续了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农业质态”生产力持续了一万年,“工业质态”生产力只持续了二百余年就转化为“智业质态”。不同质态生产力对应着不同的人的能力,也对应着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猎业质态”生产力,直接从自然生态系统获得生态产品,导致可猎捕的大型动物灭绝,生态生产力衰退。“农业质态”生产力,清除原生植被,开辟了驯化动植物生产专用空间,导致野生动植物失去家园,加剧了生物多样性丢失。“工业质态”生产力,制造并向环境释放了自然界不曾有的工业化学品,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从人类圈、生物圈扩张到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导致地球村生态环境危机。“智业质态”生产力,也是21世纪新质生产力。与“猎业质态”相比,“农业质态”就是新质生产力;与“农业质态”相比,“工业质态”就是新质生产力;与“工业质态”相比,“智业质态”就是新质生产力。“智业质态”是新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可见,我们现在所说的新质生产力,其实就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新阶段、最高成就。
新质生产力是融入了绿色发展理念,并以生态环境科学、人工智能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是生态环境友好型生产力,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产力。以往的生产力也具有绿色生产力成分,但同时也包含了其他成分。如果以颜色来标记,除了绿色,还有灰色、黄色、红色等杂色。这些杂色,可以从能耗、材耗、水耗、地耗、肥耗以及产品质量、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和颜色判定。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实行生产力替代,也是实行绿色替代,扩大生产力中的绿色成分,减少杂色成分,不断提升“含绿量”,实现全绿,迈向深绿。
凤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您看来,这对于发展绿色生产力起到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党双忍:曾几何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奇迹。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了粗放型经济增长、低质量发展模式所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过多的使用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矿山资源、化石能源,形成了过高的能耗、水耗、物耗、地耗、肥耗,而且各类产品质量问题百出,天天都是“315”,由此带来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黑臭水、雾霾天频繁造访,引发了普遍的水安全、食物安全、住宅安全,乃至呼吸安全焦虑。在经济发展成果中绿色成分偏低,杂色成分偏高,甚至实质上“去绿色化”。不少地方企业赚了黑心钱,把生态环境成本外部化,国家不得不投入更多公共资源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修复、系统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美丽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出重拳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花重金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开展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坚决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产能,为绿色生产力发展腾挪空间,为绿色替代创造机遇。中央环保督察发挥了巨大威力,全国性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水质量、大气质量、土地质量显著改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日渐恢复。中华家园向绿向美迈出关键步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发展绿色生产力的生态底气和生态自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绿色共识。这些中国绿色共识,一一转化为政策设计、制度规范和治理行动。生态文明载入党章和宪法,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及30余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我很喜欢将这一文件简称为《绿色意见》。这是因为,它既是我国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顶层设计、总体设计,又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动员令、路线图和行动指南。《绿色意见》明确要求(1)全面向绿——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2)协同向绿——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3)创新向绿——强化科技、制度、商业模式创新,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4)安全向绿——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风险挑战,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绿色意见》从11个方面提出33条具体要求。我坚信,把《绿色意见》逐条贯彻好落实好,必将推动我国绿色生产力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引领世界潮流。
凤凰网:您在“深绿战略”中提到要“实现绿色颜值达峰、绿色产能达峰。”并进一步提出“绿色是生产力进化的方向,各行各业向绿而行,生产生活向绿而行。”具体该如何理解并加以实施?
党双忍:在省林业局工作时,从陕西生态空间实际出发,我曾组织实施“深绿战略”。基本考虑是这样的,经过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利用,陕西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严重衰退,特别是延安以北土地荒漠化,绿色生产力已经降到地板水平。在2000年陕西卫星影像图上,缺乏植被覆盖的黄色土地占据了版图相当大比例。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以及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在2020年陕西卫星影像图上,黄色已大幅度退缩,绿色大尺度扩张,陕西卫星影像图实现了由黄变绿。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绿色陕西。但是,现有的绿色,特别是新进的绿色,看上去颜色较淡,只能称作浅绿色。而那些老林区绿色较浓,可称为深绿色。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空间治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绿色生产力,推进浅绿色向深绿色转型升级,并实现绿色颜值达峰、绿色产能达峰。这一转型升级称作战略的话,就是“深绿战略”。
现在,我深深地感到,不久前印发的《绿色意见》,其实就是“绿色战略”,也是“深绿战略”。《绿色意见》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层级各环节,清晰勾勒了各行各业、生产生活向绿而行的战略思想、战略原则、战略目标、战略布局以及战术战役。比如,“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就是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就是产业布局,“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是重点战役,“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是战略保障,“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则是绿色战略中的子战略。完全可以说,《绿色意见》是具有发展绿色生产力战略意义的文件。我们一定要把《绿色意见》当作战略级的文件,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各行各业、生产生活要全面向绿、协同向绿、创新向绿、安全向绿,不断实施绿色替代,推动绿色生产力跃上新台阶。
凤凰网:陕西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及科技创新平台,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深厚的积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基础有优势。那么,对于陕西发展绿色生产力,您有何见解与建议?
党双忍:在中华家园中,陕西家园是内园、老园、核心园。陕西是唯一全境在黄河、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是中国地理芯。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全国大格局。陕西要树立中华家园是命运共同体意识,立足全国大格局,服务全国大格局,按照《绿色意见》要求,统筹推进绿色替代,持之以恒发展绿色生产力。
陕南、陕北、关中,三大区域全面向绿。陕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跨越北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个干湿区,降雨量从1500多毫米到最南300毫米左右,秦岭和长城岭分别是800毫米和400毫米分界线。陕北,特别是长城岭以北水源短缺,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有限。因秦岭阻挡,关中大气扩散较为缓慢,大气承载力不足。陕南山大沟深,空间效率低,是国家水源涵养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向绿转型的行动方案。
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全面向绿。我们已经制定了国土空间规划,也明确了三大空间生态环境管控措施,关键是要落实落地。生态空间要向深绿迈进,实现绿色颜值、绿色产能双达峰。农业空间、城镇空间要切实迈向绿色赛道,稳步推进、精准实施绿色替代,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全面实行“亩产论英雄”“绿色当先锋”,同步提升三大国土空间“含金量”“含绿量”。
既要守住底线、整体转型、全面向绿,又要发挥优势、率先作为、重点发力。西安是高校之城、科技之城,亦是新能源汽车之城,要打造丝绸之路绿色生产力中心城市。榆林是世界级能源重化工业基地,要全产业全链条向绿,深度实施绿色生产力替代,从煤炭绿化中淘金,打造绿色能源发展高地。杨凌是农业科学之城,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打造绿色农业科技高地。
发展绿色生产力就是实行生产力绿色替代战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点绿成金,就是基于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战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一定要有发展绿色生产力的战略远见、战略思维、战略定力、战略耐心,谋定而动,久久为功。(文/党双忍)
注:本文为凤凰网陕西大型生态专访栏目《山水谈》问答“绿色生产力”文字实录。部分图片源自网络。2024年8月31日于磨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