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南郑区自2023年作为全市第二批试点县区推行DIP支付方式改革以来,深入研究DIP支付改革相关政策,从疾病分组、病种入组、分值系数(成本管理)、特例单议等DIP重点指标、环节入手,多措并举深入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
成立机构有抓手。根据市医保局对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南郑医保医疗工作实际,成立了DIP支付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制定印发了《汉中市南郑区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医保、卫健、财政及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形成了区级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调联动的良好局面,为DIP支付方式改革在我区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加强培训熟业务。将培训作为工作推进的重点内容及有力措施,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习,极大的弥补了我区在DIP方面的知识短板,快速提升了改革实效。多次邀请市3201医院、市人民医院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前来授课,从政策解读、信息化建设、疾病入组、业务流程等方面,开展大规模的 DIP业务知识培训,促进经办服务水平和医院医保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区域内实行DIP实际付费的医疗机构(区人民医院)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开展病案质量、医保编码信息化、医院管理等方面的多轮次培训学习。同时,利用3201医院帮扶包抓该院的机会,主动对接申请该院医保、质控、病案人员轮流跟班学习。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展DIP线上线下培训学习30余场次。
聚焦重点精管理。做好DIP支付下的信息化建设系统升级。全面落实15项医保业务编码信息的动态维护及做好编码映射工作,按规范升级改造医院的his、电子病历、财务等一系列重要系统接口,开展院内数据治理、提升病案质量,确保上传的医保结算清单数据完整准确、规范及时,并加强DIP数据质量分析,确保不出现高套低编、低套高编。同时,督促医院从病种成本核算、药品耗材控制、费用结构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加强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目前,区人民医院已实现DIP支付下的持续盈利。
巧用政策做调节。对DIP支付中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病情复杂多变、分组难以完全涵盖不适合按DIP标准支付的特殊病例,我们充分运用协商谈判、特例单议、结余留用、预付基金等政策机制来进行补充、调节,严格按照市上统一的标准流程及结算办法进行申报办理。目前,我区已通过座谈协商、组织专家会商等方式对区人民医院申报的2批次92例特殊病例进行评审上报,对18 家医疗机构兑现药品集采结余留用资金87.91万元,对35家医疗机构预付医保基金15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医疗机构压力。
下一步,南郑区将按照国家DIP支付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将更多符合DIP支付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纳入DIP支付范围,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医保局相关工作要求,持续深化DIP支付方式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供稿:何娟 李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