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28日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利用网络敲诈勒索企业、损害商业信誉、寻衅滋事等罪名,传递依法严惩网络暴力伤企犯罪强烈信号,坚决改变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象。
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有最大增量,也有最大变量。利用信息平台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致使网络空间戾气横行,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安全感。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并公布典型案例,就是要表明依法惩治利剑高悬,网络暴力难逃法网。使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消减“按键伤企”负影响、负作用,维护网络正常秩序,维护公众安全感。
“按键伤企”等网络暴力对企业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不可容忍。2020年10月至11月,T公司营销部副部长李某某,安排王某某联系胡某某所在公司,撰写H公司产品使用低劣配件的虚假负面文章20余篇,组织“网络水军”进行发布。当年“双11”期间,消费者受上述虚假文章误导大量退货,导致H公司多地经销商直接经济损失共计65.1万元,H公司同期内股价下跌幅度达14.54%。试想,如果不对他们绳之以法,哪里还有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哪里还有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生态良好?
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诉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公众平台制造、传播涉企谣言,对企业实施敲诈勒索、损害商业信誉等犯罪,以网暴企业牟取非法利益,严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公布这些典型案例,就是要给犯罪分子敲响警钟,减少以至杜绝“按键伤企”等网暴现象的发生,以活生生的案例印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严肃性。
发布典型案例,既彰显检察机关依法严惩网暴犯罪的态度与决心,向社会持续释放依法净网的强烈信号,同时也把利用网络暴力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手段揭露出来,引导企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引导网民充分认识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提高识别能力,不受“套路”蛊惑。上述案例中大量自媒体账号跟风发表那么多虚假负面文章,这些都警示我们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上网用网,警惕网暴就在身边,不跟风、不参与、不信谣、不传谣,呵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7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相关负责人将介绍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有关情况。7月30日,陕西第二届网络文明大会也将在汉中举办,这都将为网聚文明汇集力量。广大网民一定要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不给任何“按键伤企”提供土壤和机会,为共建精神家园、清朗网络空间尽责尽力。(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