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执着和专注雕琢产品的人,把人生融入产品,把产品雕琢成艺术品的精神,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从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铆装钳工赵平的箴言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他对技术工艺的热爱以及对制造品质的极致追求。
作为飞机中外翼多个重点和关键工序主操作手,赵平先后参与运8、运9系列机型以及运20尾段部件和鲲龙600飞机的中后机身、平垂尾翼部件的生产研制,其创新自制的工装夹具创造性解决了飞机制造过程中的50余项技术难题,获得十余项专利,为我国运输机和特种机高质量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赵平被人社部评为“全国技术能手”;2016年以赵平名字命名的“省级赵平劳模大师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2019年荣获“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称号,2020年荣获“陕西省首席技师”称号;2021年被评聘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并荣获“陕西省首席技师”和“航空工业首席技师”称号;连续担任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中国运输机和特种机高质量研制的技能领军人,赵平用平凡的人生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赵平
百折不挠的人生信条
7岁之前,赵平一直生活在四川北川县安昌镇高桥村,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因父亲工作调动,他跟随父母来到陕西汉中。
童年的赵平,说话晚,数数吃力,父母为他的学习伤透了脑筋。初一时,由于学习进度跟不上,他不得不选择留级一年。初三毕业成绩出来后,又因20多分的差距与向往的技校失之交臂。
赵平深知,要想在学业上超越他人,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因此,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家人的安排,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初三复习一年,加倍努力追求自己的学业目标。那段日子里,他日以继夜地苦读,夜以继日地背诵,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只为追逐那个属于自己的梦想。
经过一年的复读,赵平考试成绩却与目标学校分数线差了2分。正当他陷入绝望之际时,也许是上天的眷顾,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在临近开学时竟然降低了两分,他最终如愿收到了陕西飞机工业技工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份意外的喜讯,如同春风拂面,重新点燃了赵平内心的希望。
“只要你全身心努力投入,命运之神就会眷顾你”。这句话在赵平身上得到了深刻的验证,也是他踏上技能成长之路的重要信条。
力学笃行的工作历练
“在技校学习过程中,我对动手操作特别感兴趣,每当老师传授新的操作技术,我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反复琢磨、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毕业时,实操水平达到了全班最好水平。”谈起在技校的学习经历,赵平满怀自信和骄傲。
三年技校学习,赵平的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和价值方向。
毕业时,班主任特别叮嘱他说,“你就干铆工,要好好干,以后干到高级技师,老师脸上都有光。”这句话在赵平心里扎下了根,他暗暗下决心要朝这个方向走。
1994年,凭借出色的成绩,赵平成功进入航空工业陕飞公司部件厂工作。入职后,他虚心向厂里的师傅和师兄们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并快速适应了生产节奏和节拍,半年后便能独立操作。
赵平说,“当时我对那些技能水平高超的师傅们心生羡慕,他们不仅技艺高超,还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敬仰,这种无形的力量更成了我不断向前的动力。”
从实习到正式入职,赵平始终谦虚好学,紧跟师傅的步伐。师傅付龙建是急性子,为了跟上师傅的节奏,工作时赵平基本都是跑步前行。上百米长的车间,他跟着师傅在西头和东头之间来回穿梭,同时还要随时转换思维,灵活应对各种生产突发情况。就这样,他“跑了”整整七年,与师傅的配合也逐渐变得默契无间,只要是他们共同完成的产品,几乎件件都能达到免检水平。
一次,师傅向军突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急需有人协助完成。他找到了赵平,详细说明了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强调这项工作可能需要连续加班。面对这样的挑战,赵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深知这是师傅对他的信任,是给予他的一次宝贵机会。
经过师徒二人不懈努力,任务出色完成了,赵平对师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更让赵平惊喜地是,师傅不仅认可了他的付出,还特意将所得奖金分给了他一部分。后来,师傅还特意在宿舍为他安排了一张床位。至此,师徒二人又成为了亲密无间的“舍友”。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成长路上,师傅对赵平的帮助是无私的、巨大的。赵平也不负师傅所望,不仅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更能将师傅传授的技能举一反三,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赵平一方面在工作中不断历练,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他充分利用两年一次的技能等级鉴定机会,积极参加公司或行业内的各种技能竞赛。就这样,赵平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技能等级也越来越高。
赵平抢抓节点在一线
截至2008年荣获“国家级高级技师”称号,赵平已经成功拿到了七个等级证书,这在铆工领域中是独一无二的成就。再加上获得的其他例如“首席专家”等证书,赵平所拥有的职业证书数量已超过十个,可以说在该技术领域已达到了顶尖水平。
“一钉一铆”的工匠精神
走进赵平所在的工厂车间,眼前是一幅繁忙而井然有序的画面。一架架飞机部件正有条不紊地装配着,工人们在机翼间轻盈穿梭,仿佛谱写一曲精密的交响乐。飞机体型庞大、结构错综复杂、零件形状各异,对生产制造人员有着极高的技能要求,他们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对每一个部件进行“一钉一铆”的装配和调试,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才能最终赋予飞机“生命”。
赵平抢抓节点在一线(刘胜摄)
赵平从事的飞机铆装钳工领域,在大部件装配过程中有着很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克。比如,飞机中外翼端面精加工就是一项关键工序,它是由装配调姿型架和精加工铣床两部分组成,要把近11米长、2米多宽的飞机中外翼放入调姿型架中进行调姿安装固定,再由精加工铣床对机翼端面进行铣切加工,然后再对对接孔进行加工等一系列的工序,这对操作者的技能和责任素质要求很高,需要100%的质量保证。
再比如,飞机尾段与垂尾对接交点孔的对接,对接孔在错位情况下需要校正铰制孔至终孔尺寸,对接孔一般都是直径20mm以上的大直径孔,既要保证孔的垂直度,又要保证孔的加工质量,既需要准确判断,更需要技能水平高超的操作者来完成。
像这样的高难度技术攻关,赵平总是身处一线、淬炼己身,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
“要想创新,事必躬亲”。赵平将自己在实际操作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总结,并根据技术要求持续提升改进。他说,创新来源于实践,只有持续不断总结提升,才能让技术的变革带来效率的提高、质量的保证。
“我们制造的产品就是每一架精心装配完成的飞机。因此,必须在一钉一铆的装配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赵平认为,只有确保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最好,把每一处细节都追求到极致,才能以最高标准实现部件的零误差交付,这是对产品负责、对生命负责的根本。
凭借精湛的技能和对加工产品的深刻洞察,赵平几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一次产品的检测过程中,检验员初步判断该产品合格,但赵平在仔细审视后提出了不同意见。经过再次反复细致检测,该产品被证明确实存在问题。
还有一次,在一架飞机的研制过程中,一个大部件的铆接装配出现问题,经赵平“诊断”,反复试验、大胆实践后,通过革新加工方法,独立研制出了一套铆接专用工装,一举攻克难关并顺利通过工艺验证。经测算,采用新的操作方法后,仅一架飞机就可为工厂节约资金万余元。
这就是赵平,发生在他身上的技能故事还有很多。从普通工人到技能大师,他不仅走得稳稳当当,手上的活儿更是越干越漂亮。经他手“出产”的飞机部件,无报废、超差现象,优良品率达100%!
30年来,赵平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岗位是立命之本,而技能则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他深知,唯有不断磨砺与提升个人技能水平,才能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共同打造出更优质的产品,实现更高的价值。
赵平在现场研讨问题
矢志不渝的薪火传承
在“国家级赵平技能大师工作室”里,记者被眼前琳琅满目的精密产品、飞机模型以及所取得的获奖证书深深吸引。
2017年该工作室被陕西省人社厅授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8年被航空工业集团授予“赵平劳模创新工作室”,2019年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国家级赵平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连串的荣誉让赵平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国家级赵平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由技能团队、技术团队和精益团队三个核心团队组成。其中,技能团队主要以青工培训、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生产突击等为任务目标;技术团队主要负责质量预防、技术攻关,以及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难题;精益团队主要引领8个精益单元建设,支持部件厂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赵平的带领下,工作室始终将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品质优化作为核心理念,在创新研发、专利申报、质量控制(QC)等实践活动中,累计提交改善提案211项,申报专利40项(其中20多项已成功获得专利授权),每年为陕飞公司创造近800万元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工作室精心总结提炼的“飞机装配七法”,不仅大幅缩短了部件装配周期,还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这一创新成果在行业内赢得了广泛赞誉。
赵平(中)指导徒弟学习新技术
近3年来,工作室累计完成培训6000小时以上,参培人员近5000人次。培训职工中有15名被公司聘为技师,5名被聘为高级技师;培养出38名青年技术骨干,4人成为公司技能专家,并全部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聘任为特级技能专家。杨新超、向军、张虎利、周舒斌、冯寿学、谢宝红、郑文浩、付倩(女)、刘佳(女)等一大批“精兵强将”,已成为航空工业领域内的“翘楚”。
赵平(左三)现场传授技艺
看到工作室成员和徒弟们取得的进步,赵平内心充满了欣慰。赵平实现了当初毕业时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如今他的徒弟也带着他的期望走向更高、更大的舞台,这就是传承!
在工作室的陈列中,记者特别留意到一套由赵平精心整理、归类并编写的教材——《飞机发动机支架安装技术创新》。这套教材目前已成为了陕飞公司职业培训的核心教材,为众多青年技术工人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
如今,工作室已然成为了一个思想汇聚、淬炼技能的“根据地”。每当遇到重难点问题,团队成员们都会不约而同聚集于此,交流意见,共同探讨。
除了工作室这一优质的技能提升平台外,赵平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七年中,始终密切关注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他提交的议案,大多围绕“技工”这一核心议题,在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新型学徒制建设、弘扬工匠精神以及建设合格技能人才队伍等方面积极发声,尽其所能为我国的技能强国建设担当履职。
“老赵”“赵大师”“赵劳模”“赵代表”这些称呼,都是厂里同事们对赵平亲切而尊敬的称谓,每一个都凝聚着对他的认可与赞誉。
“作为新时代航空人,我们要牢记航空报国使命,紧跟时代步伐,勇攀科技高峰,争当新型现代化技术工人。”如今,50岁的赵平,再次设定了新的目标。他将以新型现代化工人的身份为起点,持续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致力于推动我国运输机和特种机技术迈向新的纪元,为国家的航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文/记者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