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央地合作西部示范的思考

2024-06-11 10:50:42 来源:西部决策网

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民建陕西省委将“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确定为 2024 年一号课题。2023年12月,我赴京参加第十一期民建中央企业家培训班回陕后,先后学习民建中央、民建省委有关会议精神,就中央驻陕企业如何助力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这一课题进行了诸多思考;2024年1月4日,就“创新推动央企进陕工作 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一主题,我带队赴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进行实地走访和考察交流。就如何创新推动央企进陕工作,助力陕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央地合作西部示范形成如下思考。

充分认识央陕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旨演讲中强调: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合作意味着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平台、更好的资源。国家层面如此,地方和企业经营同样如此。

中央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掌握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是引领科技创新、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是促进当地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速的强劲动力。可以预见,中央企业下一步将在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陕西投资环境优越,区位、投资、科技人才优势突出,特别是延长、陕煤、陕投、陕西有色以及新整合成立的陕西水务发展集团等一批省属国企增长空间广阔,具备了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与中央企业加强合作的要素条件。

目前,央企与陕西合作已形成长期携手同进、共谋发展的良好传统和工作基础。自2012年央企进陕行动开展以来,双方合作领域持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深化,合作成果不断涌现。202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陕西省政府主办“深化融合发展 助力追赶超越”央企进陕推进大会,央企与陕西的合作进入快车道,从央企投资、项目落地,再到央企担当产业链“链主”。一方面,央企围绕陕西重点产业链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为陕西“补链强链延链”提供了强劲动能;另一方面,央企把创新技术和创新管理融入项目建设,对陕西企业转型升级起到引导作用。2023年10月20日,以“创新引领 深化合作”为主题的央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北京如期召开,47家中央企业参会。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表态将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项目建设保障,不断优化要素供给,积极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央企进陕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长远来看,央企进陕、央地合作,不仅能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而且能够提高产值、壮大自身规模、增强自身竞争力,带来的是陕西与央企的双赢。下一步,如何凝聚央地合作共识,立足地方所需、发挥央企所长,充分运用好央企和陕西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央企加大在陕战略布局,助力陕西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实现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共赢发展,是值得举全省之力去做的大事情。

央地合作助力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重点依托秦创原发展平台,参考国内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经验,吸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央企来陕入驻,设立带有投资、研发、孵化和转化功能的区域性总部,借机做大做强陕西科技集团,培育创新型人才,以提升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以西安双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大央企进西安力度。西安双中心建设是指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西安市可以此为契机,市国资委牵头加大和中央企业的合作力度,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推进陕西产业链构建。陕西目前已经确定制造业 24 条、文化旅游业 7 条、现代农业 9 条重点产业链。我们可以邀请中央驻陕企业共同担当链长单位,提升产业链的水平和效果。

产业园区发展。在明确陕西重点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基础上,可借鉴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行的省部共建模式等相关经验,包装相关项目,吸引央企共建,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加快西咸产城融合,实现产业、城市、人口、生态的协调发展。强化运营管理,实现园区运营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合作。

产业集群建设。陕西省政府提出了打造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分别是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文化旅游。 就这四大产业集群,建议省级层面成立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文化旅游万亿级产业集群四个工作专班,对接有关中央企业总部,逐年推进落实。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侧重于加强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发展;优化金融服务等方面。

农业产业发展。建议以陕西地建集团牵头,省农垦、水发、粮农集团等配合,加大和中粮集团等央企的合作力度。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构建新型农业供给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对外开放高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建议陕西省商务厅牵头,省国资委、省外办等厅局和陕西外经贸集团共同配合;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依托驻陕央企的海外项目,引领陕西建工集团等省属企业,在央企老大哥的带领下走出去,以现场带动市场,共同拓展国际市场。

数字经济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议由陕西大数据集团牵头,陕西征信公司配合,对接央企,展开央地合作,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提高产业体系科技含量。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安全体系建设。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

以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为载体, 加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支持。建议由民建省委协同陕投集团牵头,相关省属金融板块企业配合,加大与民建中央直管的中国风投合作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投资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培育优秀创业人才,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强化投后管理,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完善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评价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让投行思维落地陕西,风险投资在三秦大地遍地开花。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抢抓疫情后机遇,建议由陕西省文旅厅牵头,陕旅集团和陕文投配合实施,和中央企业里面涉及文旅板块业务的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光大集团代管)继续合作共赢、积极探索文旅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千里秦岭、千里黄河、千年古城为重点,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陕西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

加速氢能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催生氢能社区、氢能电站、能源互联网等新产品、新业态;“氢能进万家”示范社区等项目,围绕行业发展重点难点,积极扎实地推进工作开展,致力于陕西氢能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大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的合作,推进陕西和黄委、长委的进一步交流,争取更多水资源指标,建立健全黄河流域各省区合作机制;促进流域内人口流动和要素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弘扬黄河文化,提升黄河流域的软实力。制定一系列有利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创新流域管理机制;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发展。抢占未来的空间,主动对接,前瞻布局一批能够赢得战略主动的新质力量,明确未来央地合作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可以依托以上15个重点领域和方向,分解落实,进一步细化明确工作任务和合作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台账清单,发扬协同作战、叩门招商的精神,经过三到五年的共同努力,实现所有央企进陕全覆盖、合作空间无死角的工作目标,助力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推进央企进陕、央地合作共赢的路径和措施

(一)推动央地合作向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拓宽央地对接面和对接深度。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央企和地方在“十四五”规划上的紧密衔接,深化前瞻性共建合作,打造机制稳定、沟通顺畅、项目相连、业务相通、股权相联、发展相融的合作发展共同体。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挖掘新的合作点,丰富拓展技术、产业、资本、市场等多层次、多元化合作,推动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中心、企业总部和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在地方布局。如结合陕西13条重点产业链,把重点战略方向集中在政府急需建设的领域和项目上来;充分利用秦创原等创新平台,发挥央企在技术、人才、产业配套上的优势,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成果转化,实现陕西高质量发展。

深化与央企协同创新发展。推动与央企建设协作创新平台,强化优势互补,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政府完善要素配套的良好创新生态。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企业参加央企创新联合体,参与央企国家实验室科研项目,聚焦卡点、突出重点,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央企加强与省市科技计划衔接,推动央企成熟技术与地方高校的结合发展,探索成立重点产业细分领域央地企业创新联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强化底层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

着力引进强链、补链、延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开展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围绕产业细分领域招商,着力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努力实现“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将央企拓展市场、完善布局的发展战略与地方比较优势相结合,找准项目合作契合点,制定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完善重大项目库、重点企业库、重要产品库,深化与重点央企合作。加强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建立月度信息台账,实施动态管理,按照“动态增补、有进有出”的要求持续优化更新项目库。健全招商引资效果评价和投诉服务机制,形成招得来,稳得住,健康持续的发展。

推进央企与地方国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支持央企参与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央企与地方国企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局面。推进央企在地方扩大投资、增加产能和新设公司,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共同探索地方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发展新路。支持央企围绕地方国企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开展联合诊断,精准“把脉开方”。通过人才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将央企在企业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市场经营、开发建设等方面经验引入地方国有企业。

(二)构建央地融合式发展新模式

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协同,推进央地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有效衔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创新。深入实施“产融投”协同发展战略,携手发展配套产业链供应链,共建产业园区,打造行业领先、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协同效应显著的多元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充分运用央企采购平台、销售网络,依托央企市场、品牌等方面优势,不断完善地方产业供应链。

创新央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完善科技、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为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各领域优秀人才。开展产业领军人才、技术骨干联合培养,建设央地人才联合技术攻关合作载体,促进央属高端人才(团队)携前沿科技成果落地。依托地方高校院所,共建央地人才专家智库,探索建立央属人才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机制。依托央属人才资源加强公共文化、民生领域、新型城镇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央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规定在地方兼职兼薪、按劳取酬。

完善产业发展配套体系。围绕堵点、断点,着力优化产业配套半径,建立龙头企业配套备选清单,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打造央企创新服务平台,聚焦创新发展关键环节,瞄准人才、市场服务等方面需求,补齐产品经理、投资顾问、中介服务等创新要素,提高全产业链创新服务能力。建立健全技术、物流、金融等服务平台,解决好产业链环节缺失、链条衔接不畅等突出问题。鼓励中小微企业围绕央企生产需求,配套发展下游、终端产品,提升协作配套水平。

(三)建立深化央地合作长效机制

建立清单化、闭环式抓落实机制。建立健全“定期性会商、清单化推进、闭环式管理”机制,实行重点项目目标管理,通过优化一个目标、完善一个机制、解决一批问题、落实一批项目、制定一套政策,推进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建立央地合作项目谋划、预审、调整、退出机制,形成滚动接续的良好态势和工作闭环。健全领导干部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实行“一项任务、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机制、一抓到底”,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高效运作机制。

强化重大项目督导协调机制。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小步快跑、过程优化”工作方针推动合作项目稳步实施,围绕共性、个性问题,出政策、建机制,精准解决好企业人才、资金、土地、电力等要素保障问题。对进度严重滞后的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挂牌督办,逐个分析原因,积极与央企对接寻求支持,强化精准有效的政策供给,打通难点、堵点。对因前期手续办理影响开工的项目,可实行容缺审批,先开工后依规补齐相关资料,加速项目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全方位服务机制。完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打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活力迸发的创意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对合作项目在规划、用地、环保、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进一步深化与央企的对接交流,通过强使命、强企业、强产业、强融合、强服务,全力服务支持央企做强做优做大。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为央企落户开辟绿色通道。把与央企合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明确专门领导、组建专门团队,全程做好协调服务。

争创中国式现代化央地合作的西部示范

从西部地区桥头堡出发主动牵头、担当作为,筹备组建“央企产业创新联盟”,结合陕西争创中国式现代化西部示范、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目标,共同打造央地合作的西部示范。

中央企业具有独特的产业、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央企间的合作互助以及央地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对于央企创建一流示范企业、陕西实现西部示范目标至关重要。

陕西省和周边兄弟省份央企众多,成立央企产业创新联盟,有助于西部地区的央企实现资源、产业、资本的优化组合,促进联盟成员在更高层次、更大平台、更宽领域融通创新、交流合作,也有助于依托头部企业,联合陕西省内的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企业服务机构,通过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方式提高央企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助推驻陕央企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国内央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央企和陕西的新使命新定位,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央企产业创新联盟。

(一)央企产业创新联盟的职能。

服务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外资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社会力量)、中国专利奖、中国质量奖、中国工业大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家级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绿色工厂、5G工厂、数字化项目设计与实施、大数据等委托课题研究、ESG、产业发展研究、标准化建设(国标、行标、团标)、舆情监测与财经公关、高端定制化培训等。

资源共享。央企产业创新联盟将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平台,旨在实现央企之间技术、设备、人才等各类资源的共享。通过优化配置和互通有无,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为推进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合作开发。鼓励央企产业创新联盟成员之间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的合作。通过共同研究和开发,能够有效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发展和互利共赢,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市场拓展。请进来、走出去,依托陕西有实力的省属国企,央企产业创新联盟将组织成员协作参与国内外大型投标项目,通过集中资源、协同作战的方式提高中标率和项目成功率。同时,央企产业创新联盟致力于在国际市场推广陕西品牌,提升中央企业和陕西省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

高管培训。央企产业创新联盟将建立一个央企高管培养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互派人员交流、组织培训活动等方式,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各方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为央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高校合作。央企产业创新联盟将与各大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利用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以及央企的产业和市场优势,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上市加速孵化。依托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央企产业创新联盟将助推产业孵化上市,整合上市需要的一系列专业服务资源,如法律咨询、财务审计、市场推广等,提高省属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力,为在陕央企强链补链延链赋能,增加陕西省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量。

(二)央企产业创新联盟的运行。

成立央企产业创新联盟智库。依托陕西国资研究院,央企产业创新联盟智库旨在通过联合研究、信息共享、决策咨询,形成持久性、公益性、学术性的智库群体交流平台。智库成立后,将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强化研究成果运用机制,开展决策评估、政策解读等工作,为央企改革发挥好协同研究、需求集散等方面的作用,为促进央企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智力支持。

打造区域产业创新合作平台。依托央企进陕工作专班相关成员单位,区域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将以党建引领赋能联盟建设,履行服务管家职能,努力形成联盟成员单位和政府共赢,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态势,不断扩大联盟的影响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促进地区经济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成立数字化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陕西大数据集团、大型省属国企数据中心和驻陕中央企业的研发中心,数字化协同创新中心将加强前沿数字技术赋能,通过打造数字技术赋能平台、推出一系列央企数字化转型典范、建立央企数字化发展研究院等途径,深化数字经济融通创新,推动央企数字化转型,加速产业升级。

打造“一带一路”央地协同发展平台。依托一年一度丝博会、黄帝陵祭祖、中国农高会、全球秦商大会等品牌活动,加大央企邀请和交流范围,落实央地合作。“一带一路”协同发展平台将组织推进成员协作参与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彼此优势,协调互补,形成合力,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的优惠待遇和便利化措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积极融入开放型世界经济。(文/张正伟)

微信图片_20240611095040

作者简介

张正伟,男,汉族,1977年2月生,湖南宁乡人,在职行政管理研究生学历,民建陕西省委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商洛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新篇章·黄龙生态产业实践基地专家组组长、一级智能建造师,现供职于中国水电三局。

责任编辑:艾米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