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近日, 略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在“组团式”帮扶专家郑宇的指导下,成功为一82岁高龄的周奶奶施行了腹腔镜下胃造瘘术,不仅解决了周奶奶长期进食问题,也显著提升了她的生活质量。该手术为略阳县内首例,进一步拓宽了略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腹腔镜的治疗范围,标志着略阳县人民医院在微创技术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吃饭喝水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于身患食管癌的82岁周奶奶来说,这却成为了一种奢望。由于食管内肿瘤过大,周奶奶已经一周没有进食了,且因肿瘤太大无法放置肠内营养管,只能靠静脉补液维系生命,这让周奶奶遭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煎熬,一度陷入崩溃的边缘。
在病友的推荐下,周奶奶来到略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寻求帮助。经过“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普外科名誉主任郑宇和普外科主任张小华的细致诊断,一致认为解决周奶奶的进食问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否则后续针对肿瘤的治疗将无从谈起。考虑到周奶奶高龄和营养不良状况,以及家属对传统胃造瘘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的担忧。郑宇和张小华副主任医师进行了仔细评估和讨论,并与周奶奶及家属充分沟通,决定采用腹腔镜下胃造瘘术,以改善周奶奶的营养状况,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郑宇和张小华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仅用半小时就成功为周奶奶实施了腹腔镜下胃造瘘术。术后第二天,周奶奶就能通过造瘘管摄入牛奶、果汁等流食,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张小华副主任医师表示,周奶奶的情况在肿瘤患者中并不罕见。许多患者因肿瘤导致食管堵塞而无法正常进食,进而引发营养不良。长期依赖静脉输注营养液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衰退、各项生理机能紊乱,存在感染、肝功能损伤、血栓形成等风险。腹腔镜下胃造瘘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晚期肿瘤患者的理想选择。
郑宇副主任医师介绍,咽喉部位肿瘤、舌癌、食管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等患者,常因病情影响而无法正常进食,营养状态差,导致机体功能下降,影响后续治疗。对于这类患者,胃造瘘术能帮助他们解决“吃饭问题”,使他们有尊严、有质量地活着。
腹腔镜下胃造瘘术改变了以往需开腹手术的传统方式,具有定位精准、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可靠、适应症广、营养效果明显等优点。这项技术的成功运用会让更多类似病情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供稿: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