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安塞区:产业向“新” 振兴提“质”

2024-04-27 10:05:16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4月26日,由延安市委网信办联合市属国有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西部决策网主办的“追赶超越谱新篇 增光添彩向未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安塞区,实地探访苹果产业、文化事业、集体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延安市安塞区:产业向“新” 振兴提“质”_fororder_图片1

南沟村苹果产业

看安塞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南沟是绕不过去的“产业地标”。而得益于苹果产业的发展壮大,南沟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世代靠山吃山的村民,如何吃得饱、能致富,一直是村民们的愿望。近年来,在全省“3+X”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布局下,南沟村按照生态优先、农旅融合、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经营、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三变”改革、生态建设、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其中,苹果产业是南沟村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的支柱。

得益于日照、降雨量、海拔等7项优势指标,南沟村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苹果最佳优生区。多年来,南沟村走现代农业、科学种植的路子,整合利用各类闲置低效土地22500亩,新建高标准苹果产业用地3160亩,全部用于发展苹果产业。

每一年,一排排苹果树给黄土地披上新绿、挂上“红灯”,不仅改善了黄土高原的生态,也改变了南沟村村民的生活。2023年,南沟村苹果销售收入1620万元,纯收入108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0元,其中苹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

延安市安塞区:产业向“新” 振兴提“质”_fororder_图片2

枣湾村的棚栽业

如果说南沟村苹果产业是“往山上走”,那么枣湾村的集体经济则是“进棚里去”。

由于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的立地条件不够、资源不足等因素,枣湾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为了破局,近年来,枣湾村党支部申请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发展棚栽业和养殖业。目前枣湾村已建成新型日光温室大棚39座,全部配套棚栽产业先进技术设备,并且已种植一茬。产业园通过村民土地入股分红、生产经营创收和申报公益性岗位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壮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全村以养殖业和大棚种植业为主,目前有30户农民种植大棚,种植的黄瓜和西红柿每棚年均纯收入达7万余元。”枣湾村支部书记高玉红说。

延安市安塞区:产业向“新” 振兴提“质”_fororder_图片3

安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

按照“城市经济引领、新型工业强区、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安塞区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制造业“当家”、挺起产业“脊梁”,着力构建油气采掘装备、新能源装备、食品加工和新材料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从“一枝独秀”向“多极支撑”转变。

在安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西部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园、北部能源化工产业园、南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东部生物医药产业园及新型材料产业园、中部食品产业园五大板块,现有入园企业72家、投产企业56家,已成为安塞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和主引擎。

比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延伸、扩展、配套等产业,所有项目计划2025年前全部建成投产,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0.8亿元,可解决当地就业3130人。

延安市安塞区:产业向“新” 振兴提“质”_fororder_图片4

安塞区文化艺术馆

将文化植入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有腰鼓、剪纸、民歌、民间绘画和曲艺“五张名片”的安塞区,一直着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安塞区文化艺术馆是重要的文化阵地,也是“出圈”的旅游打卡地。

安塞区文化艺术馆设有历史沿革、民间剪纸艺术、民间绘画、安塞民歌、安塞腰鼓、陕北说书和非遗保护等七个展区,陈列各类历史和民间艺术展品1000余幅(件),每年接待大量游客。

坚持“文化旅游带动”发展战略的安塞区,走出了游客走进来、产业做起来、市场火起来、群众富起来的“文化旅游+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文/柳洪华  图/刘君慧)

责任编辑:杨宇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