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过去的10个月,对于陈先锋来说,既是职业的荣光,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2023年7月,因受援单位急需一名眼耳鼻咽喉科医疗专家,陈先锋作为3201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疗骨干,被派驻到镇巴县人民医院参与“组团式”医疗人才帮扶工作。通过陈先锋与当地医院10个月的不懈努力,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就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地群众多次送来锦旗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结合实际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做好患者医疗服务的同时,陈先锋一直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铭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的初心。

在10个月的帮扶时间里,陈先锋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帮助培养“带不走”的本土医疗人才。有计划地对眼耳鼻咽喉科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科室专科理论水平;为学科建设规划多次提出宝贵意见,优化专科检查流程及手术流程;手把手带教及手术演示,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帮扶的科室如今已成功开展双镜联合中耳胆脂瘤切除术,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局部组织瓣修复术,耳内镜鼓室成型术等手术。指导完成低温等离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40余例,经鼻内镜鼻窦手术10余例,支撑喉镜喉良性病变切除术2例。所带教的医师冯浩,对常见病诊治水平明显提升,能顺利开展1-2级手术及部分3级手术,极大提高了科室服务能力。

帮扶期间,他积极参与科室管理,提高病案内涵,规范病案书写、首页填写,坚持专家门诊及住院病人治疗工作,10个月以来,他总共接诊门诊患者2000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 400余人次,开展新技术6项,参与手术300余台,院内疑难病例讨论3次,院内急诊会诊30余次。
“陈先锋老师,经常因为加班加点而错过了就餐时间,在教学查房的时候,他会为专科疾病作规范指导和讲解,让我们科室的医生更好的进行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眼耳鼻咽喉科主任王兴明这样说到。
用心用情 传递医者温暖
在陈先锋看来,医术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治愈心灵的过程。
2023年10月13日中午,一起车祸导致患者曹女士鼻青脸肿,面部伤口出血不止。经过急诊科检查后发现面部多发骨折,值班医生束手无策。

接到求助电话的陈先锋,第一时间赶到急诊科,亲自为患者缝合伤口后收入院治疗,在他精心的治疗下,患者康复后,面部没留下疤痕,对诊治效果非常满意。
2023年12月9日,是一个周六中午,刚做完择期手术后准备回汉中看望父母的陈先锋,在医院大门口遇见120救护车接来一名头颈部电锯伤患者,患者因失血过多,来院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且颈部大血管仍有活动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转上级医院机会不多。
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挽救患者,陈先锋立即停下了回家的脚步,穿上白大褂,奔赴救治患者生命的战场。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及输血等一系列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2024年3月14日,“组团式”帮扶专家联合镇巴县人民医院专家到青水镇开展健康义诊。79岁高龄老人赵大伯,手拄竹棍,步行2公里来到现场寻求帮助。原来老人因为牙痛,被折磨得几个月没好好吃一顿饭,瘦得让人心疼,而当地卫生院不具备拔牙的技术和条件。
了解到情况后,陈先锋立即在当地卫生院为老人拔除口内残根牙、解除病痛。
陈先锋的真心帮扶,大大提高了镇巴地区的医疗水平,多项技术实现零突破,为当地老百姓享有优质的医疗服务提供了保障。
“组团式”帮扶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自2022年以来,3201医院先后派出13名医护人员参加该项工作,帮助基层医院提高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年的“组团式”帮扶工作接近尾声,陈先锋表示:“即便是帮扶任务结束回到汉中,我也会持续关注镇巴医疗事业发展,建立健全技术交流机制,通过多种渠道,随时解答基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一如既往的把帮扶工作做细、做实,共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供稿:梁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