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自成演义》感怀

2024-04-23 22:50:20 来源:头条号-看不尽的米脂

这些天,阅读了1984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李自成演义》,也就是米脂籍名士李健候1942年创作的章回小说《永昌演义》,毛泽东主席评价“实为陕人的光荣”。

该书具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在漫长的“流寇”“闯賊”社会文化氛围之中,作者率先肯定和塑造了完整的李自成农民战争领袖形象,推动了后世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战争研究。该书博览众说,妙语如珠,描绘了李自成贫民儿子,银州驿卒,转战南北,推翻明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作者将李自成塑造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近女色关怀士卒、轻财好义英勇拼搏、大顺天子的高大完好形象。其中,具有历史的真实,也打上了作者与李自成同为米脂人之故里情怀烙印。

二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不能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对待李自成和明末农民战争。全书把明末历史背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以及农民起义队伍和明王朝上百个文臣武将,描绘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全书自始至终充满矛盾,既赞美李自成个人品德,又贬抑整个运动;即赞扬李自成起义是“铲除昏暴朝廷”褒扬阵亡起义将领,又将明朝之灭亡归之为“天意”“气数”,颂扬兵败身死明朝大员“忠肝赤胆,慷慨捐躯”。

三是,作者热爱家乡褒扬家乡之情,跃然纸上。“叹吾乡有此不世出之伟人,而竟听其事迹湮没”就是作者下了大功夫历时四载创作《李自成演义》的原动力。作者用饱满赞赏的语言,描绘了李自成大修宫殿、祭奠祖莹、犒赏贫民、修葺文庙、改马鞍山为蟠龙山、改米脂县为天保县,等北上用兵荣归故里章节。书中作者对站在农民战争对立面,誓死效忠明王朝的米脂籍明朝大员,诸如湖广巡按御史李振声、副总兵艾万年等,也是桑梓情怀,溢美褒扬,借艾万年之口道:“好为我米脂人增光”。

四是,毛泽东主席评价了《永昌演义》和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毛主席给李鼎铭先生信说:“鼎铭老先生左右:<永昌演义>前数年为多人所借阅;近日鄙人阅读一过,获益良多。并已抄存一部以为将来之用。”催生了“不学李自成,进京赶考”的治国理政名言。毛主席指出:“实则吾国自秦以来,二千余年来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所领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就是两千余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乔雄波)

返回顶部